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章 夺取帝位(3)

次改变历史的机会,也有了一次振兴华夏民族的契机,自己一定要排除万难、变法图强,把华夏民族塑造成世界最强的民族,完成统一世界的梦想。

李纯也不能免俗,按照“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原则,对王叔文集团必须进行惩处,经过与重要朝臣商议后,李纯下了第一道圣旨:将王叔文贬为渝州司户,将王伾贬为开州司马。

不久之后,王伾病死在开州,李纯下令让王叔文自杀。

对于王叔文的党羽,李纯根据众臣的意见,也予以贬黜,下了第二道圣旨:把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人分别贬到边远的八州为司马。

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贬黜了王叔文集团以后,朝廷的人事自然也要变动,李纯决定采取比较稳健的方式来进行轮替。李纯登基前的宰相为韦执谊、郑余庆、杜佑、郑珣瑜、高郢五人,明显太多,留三人即可。

韦执谊已经被贬黜,杜黄裳是此次上位的第一功臣,又是老臣,自当进行封赏,接任韦执谊的空位,成为宰相之首。

杜佑虽然属于中间派,但是在大是大非上,最终站在自己一边,又是老臣,可以继续留任。

郑余庆总体还算站到自己这一边,出了一些力,继续留用。

至于郑珣瑜、高郢等老臣,毕竟也有拥戴之功,李纯就将郑珣瑜调任为吏部尚书,将高郢调为刑部尚书,其他官员,只要没有参与王叔文集团,全部留任原职。

对于跟随自己的人,李纯肯定要论功行赏,武元衡这次出了大力,提拔恢复其御史中丞的位置,裴垍、李绛、卫次公等人,李纯也根据朝中官员空缺的情况,也把他们的职位提升一下,授以侍郎、翰林学士等四品左右的官职。

三个拥立李纯为帝的重要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李纯也进行了适当的封赏,俱文珍为大内总管兼左神策军统领、刘光琦为内枢密使,薛盈珍为右神策军统领。

这些其实是他们以前就有的权力,李纯只是正式下旨,进一步明确职务,并赏赐给他们不少财物,三个大宦官一时间志骄意满、风光无两。

对于后宫,李纯也要进行册封,由于父亲成了太上皇,李纯以太上皇的名义册封母亲王良娣为太上皇后。封正妻郭氏为贵妃,称为郭贵妃,封纪氏为妃,封刘氏为嫔,封五个儿子为王,封五个女儿为公主。

原本有大臣建议册封郭氏为皇后,但是李纯认为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