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
李纯道:“你近段可以集中精力策划进攻吐蕃的事,后面要做一个统一的方案,分配好各军的任务,让十个军团全部参加这一波大规模的对外用兵。”
武元衡说:“陛下把这个大任务交给臣,臣无比荣幸,一定不辱使命。”
武元衡接到这么大的任务,感觉浑身都是劲,准备大干一番,带着军事部的人,制定计划,视察部队,准备物资,忙的是不亦乐乎。
安史之乱之后,吐蕃利用唐朝内乱衰落的机会,开始逐步侵吞唐朝西部的领土,先后攻占陇右、安西大片土地。
在德宗年间,吐蕃利用藩镇之乱的机会,进一步东侵,又攻取了原州(今宁夏固原)到秦州(今甘肃天水)以西的大片土地,甚至还攻陷长安后大掠而退。
在南方,吐蕃还攻取了的廓尔喀(今尼泊尔)、天竺(今印度)的大片土地,进入了极盛的阶段。
唐朝时期,吐蕃的社会制度仍属于相对落后的奴隶制度,对外扩张掠夺的人口,都成了吐蕃贵族的奴隶,处于被压榨被奴役的境地。
大批原来在唐朝土地自由生活的汉人,因为唐朝前几任皇帝的昏庸,很多沦为吐蕃人的奴隶,他们有的以死抗争,有的压抑住仇恨,等待着被解放的机会。
吐蕃在在强大的表象下,也隐藏着新的矛盾,自松赞干布以后,赞普的权力开始缩水,大相的权力逐步扩张,甚至出现世袭大相的情况,赞普和大相为了权力和利益,进行了持续不断地内部斗争。地方的一些军阀实力派,也会因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产生互斗。
到了元和年间,大唐这边逐渐稳定富强起来,而吐蕃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下,内部出现了离心的情况,君臣之间、地方实力派之间、吐蕃人与被压迫的民族之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矛盾。
只要外部力量适时予以有力打击,吐蕃完全有可能在内外力量的夹击下而崩溃。
元稹派人在吐蕃后方不断地进行收集情报和渗透策反工作,掌握了两个重要动向,汇报给李纯和武元衡。
一是河西一带的汉人,存在着强烈的反吐蕃心理,不少汉人联合抱团,对抗吐蕃人的欺凌,尤其以沙州(今甘肃敦煌)的张元甫、张议潮父子为首的汉人反吐蕃的决心最大。
二是吐蕃廓州(今青海尖扎)节度使论恐勒和鄯州(今青海西宁)节度使尚比尼不和,两个人明争暗斗,相互不服。
在觉察到唐朝可能用兵的企图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