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八年,李纯在对外用兵的同时,还在关注唐朝内部的发展。近年来,经过朝廷的持续推动,唐朝境内的工商业日趋兴旺,冶铁业、纺织业、建筑业、零售业蓬勃发展,夏原新都在有条不紊的建设,长安到洛阳的铁路也在推进,国家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士林百姓的思想也在改变,以前被人视为奇技淫巧的科学技术,极大的改变了百姓的生活,生产出的火器威力惊人,在对外征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人们对科技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纷纷投身于技术革新当中,民间兴起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
很多人通过从事工商业赚了大钱,生活富足,商品变得更加丰富,蒸汽机开始被应用到其他生产领域,替代了不少人力。
通过朝廷的鼓励和现实证明,百姓们认为,经商办实业大有可为,很多农民觉得进城务工比种地赚得多,纷纷进城寻找机会。
正在前方军事活动和其他事业都顺利发展的时候,传来裴垍去世的消息,让李纯倍感伤心,为了表彰裴垍的功绩,李纯追封裴垍为太子太傅,赐其儿子裴鍠门荫入仕。
处理完裴垍的丧事后,就进入了元和8年5月,李纯的心情还有些低落,突然元稹送来一个奏折,说是扶桑派来一批遣唐使,要来大唐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看到这个奏折,李纯想起历史中记载,扶桑在盛唐时期多次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那时候的唐朝主政者志得意满,轻易就答应了扶桑国的请求,先后接待了大量的遣唐使,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教给别人。
李纯想起此事,就对当时的主政者就非常痛恨,自己有点好东西恨不得连家底都交给人家,还声称是什么大国风范,传播华夏文化。
老祖宗好不容易积攒点东西,这些人崽卖爷田心不痛,全部拿去资敌,后面扶桑国强大了,就掉头打华夏,当时的主政者就是糊涂蛋!
自安史之乱后,扶桑人看到没什么好学的了,就逐步减少了遣唐使的数量,以至于后面中断。扶桑这个民族,学到了大唐的精华后,回去励精图治,后面发展很快,到了唐朝中后期,很多方面就都追上来了。
自元和五年后,唐朝再次出现复兴,不仅削平了藩镇,而且在经济、科技、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军事工业突然兴起,甚至还搞出了火车,政治改革、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这个时候,扶桑人看到唐朝又有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