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精不在多,目前光是抚恤奖励将士就要花不少钱,后续将处于和平时期,就没必要再花很多钱组建新的部队,当前集中提高十个军团的装备和战斗力更重要。”
各项事务大体确定以后,迁都成为朝廷的中心工作,经过李纯和中书省的商议,决定目前先搬迁一些主要机构和人员,明年再迁移其他次要的机构和人员,至于确定不想走的人员,全部划归到西京留守处。
关于皇宫,李纯和郭贵妃、杜秋妃两个嫔妃以及一半的宫人先搬迁,纪妃和刘嫔及剩余的宫人等第二年再搬过去。
关于朝廷机构,三省和各部都要搬迁,但是一些不用立即搬迁的机构,如铸币厂、养马场、军工厂、织造场等可以先不搬,可等第二年再搬。
关于人员,朝廷各机构的重要人员第一波全搬,一些次要人员可以第二年再搬,想留守的年龄大的官员、没有实际职务宗亲勋贵可以不搬。
对于长安的富户、百姓不作规定,去留随意,想搬到夏原的,可以等明年自行去夏原买地建房。
为了做好留守工作,确保迁都后长安这边保持安定,朝廷设立西京留守一职,由想留下的左仆射高郢担任。
将原来的京畿道改为都畿道,主要为了安置留下的官员,管辖长安周围一带的区域,三年后撤销,并入关内道。
京畿道布政使许孟容年富力强,本不愿留下,但是朝廷考虑到关内道布政使韩弘,年龄偏大,即将退休,就让许孟容改任都畿道布政使,三年后都畿道与关内道合并,由其担任新的关内道布政使。
朝廷设置西京留守处,本是照顾一些年老的官员和宗亲勋贵,没想到各部的一些中青年官员也想留下。原来,一些官员为家在本地的富户人家,亲友和产业都在这里,宁愿牺牲发展的机会也要留下。
能够留下的人员数量是有限的,李吉甫先是带着中书省和人事部的官员,去沟通做工作,然后按照各自的意愿调配人员,尽量把想留下的调到都畿道和关内道,调配不了的,就只能报告给皇帝。
李纯听了以后有些生气,觉得这些官员不顾大局,本想强制让他们搬过去,最后一想,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于是说道:
“这样吧,对于五十岁以上的官员,优先照顾留下,五十岁以下的官员,如果无法调配的,原则上就要搬过去,如果执意要留下的,统统降一级,先分配在西京留守处,算是超编人员。对于他们空缺的位置,可以从州县选拔一批官员上来,想进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