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后面掌握的唐朝的典籍,虽然完成了全国19个道、1个都护府的设置,但是全国州县数量太多,不可能全部考虑到,必须分级处理。
全国先完成调整、组建道一级的机构,确定相应的官员,并开始运行。
州一级的设置,由新设立的道一级作出调整方案,报告朝廷审核批准。县一级的调整,则由州一级制定方案,由道一级按照朝廷制定的标准审核确定。
另外,李纯觉得还有必要限制官员的数量,目前全国的官员设置繁杂,甚至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岗位。李纯觉得控制官员的数量有两个手段,一是规范,二是控编。
所谓规范,就是在各级机构明确规范一些岗位,比如在县一级,大县除了五人政务会官员,另外设置两个参议,主要作为储备官员,新任职的可定为从九品,任职两年以后,可根据表现提为正九品。该县五人政务会成员,加上两个参议,总共就只有七名官员,不得多设。
二级县,本就以八九品官员为主,就不再设参议一职位,只能有五名官员。至于台以下的办事人员,全部算作公职人员,不能列入官员。
在州一级,每个局除五人政务会成员外,只能再增加一名参议,二级州的局,不设参议。局下面的各科科长及工作人员,也属于公职人员,不得纳入官员序列。
在朝廷和各道,也要规范官员的岗位,所有官员的职位必须报经人事部批准,不得随意设置。
所谓控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控制官员的总量,所有的官员必须在编制内,不得超过编制配备官员。各地、各部如因任务增加,确需增加官员数量的,由各道、各部统一向人事部申请,由皇帝同意后才能增加岗位和数量。
虽然目前朝廷的财政状况好了很多,但是也不会拿钱养闲人,必须防止官员泛滥的情况。正好这次新增加好几个道,多余的官员就调配到新的地方,不用大规模扩容。
行政区划和品级确定以后,就是考虑人选的问题。首先是新增了三个道、一个都护,原来的道也有些调整,有些官员出现空缺。其次,长期作战,十个军团的将领的封赏也要考虑进去,安排合适的位置。
李纯决定进行统筹各方面的因素,按照新的机构把官员安置到位,争取一次性解决问题。
李纯将他的方案和李吉甫、武元衡等臣僚沟通以后,李吉甫非常惊叹李纯的思路,把全国的19道1都护设置的非常清楚,官员的品级和编制也考虑了,觉得皇帝把宰相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