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收入,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总财富在不断增加,让人感受到了唐朝的富强,但是贫富分化的现象,导致大多数财富被一些工商巨头所占有,很多底层人民所得不多,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媚富、仇富的心理并存,成为社会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李纯知道,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矛盾,在穷困时,大家就渴望着发展经济,经济发展起来后,有人擅长赚钱,有人不擅长赚钱,造成了两极分化。
前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压制了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适当的松绑,鼓励大家从事工商业,把盘子做大。
现在经济有了一定的规模,就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对那些暴富的人群适时出台一些压制政策,对穷人采取一些扶持政策,维持一个新的均衡。
为了稳妥起见,李纯鼓励朝臣和地方的官员积极上书,对如何解决贫富分化建言献策。
各地官员很积极,有的直接上书,有的还跟百姓探讨以后,再汇总意见上书,朝廷一个月就收到一百多个奏书。
李纯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这些奏书,这些人想法各异,提出的意见也大不相同。
有些人认为,社会涌现很多暴富之人,带坏了社会风气,甚至影响了官员的心态,助长了贪腐问题,要对富人征收更重的税收,采取压制政策,对穷人采取更多的帮扶措施。
另有一些人人则认为,欲望是天生的,有钱就消费无可厚非,对富人征税过多、打击过狠,可能会引发经济衰退,全民受穷,反而使国家受损,主张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
李纯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反复考虑了很久,也难以定下决心,最后决定召开一次朝会讨论。
在朝会上,武元衡首先发言:
“近年来,朝廷出台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才给了很多人赚钱的机会,但是有些人投机倒把、为富不仁,挣到大钱以后不思反哺社会,而是穷奢极欲、比拼享受,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臣建议朝廷对他们征收重税,严厉打击奢靡行为,豁免穷人的赋税,甚至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改变贫富不均的情况。”
程异则说道:“臣以为,国家通过发展工商业,经济繁荣、税收增加,这些富人都是依靠能力、合法经营,通过纳税为国家作了贡献,不宜打击太狠。贫富差距自古有之,如果以此为由打击工商业者,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既会影响朝廷收入,也会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