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8章 元稹心事(2)

到夷人地区任职,只是夷人地区比较艰苦,还怕很多人不愿意去。”

元稹说:“夷人地区虽然艰苦,但是也是一个能够干事业的地方,臣相信大唐的有志官员一定会主动到夷人地区任职。”

李纯和几个大臣座谈一番后,基本就到了晚饭的时间,几人吃了晚饭以后,李纯就让大家各自回去休息,自己去陪萧嫔了。

这一段时间,元稹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稹属于少年得志,很早就被提升为外事部尚书,这些年虽然干的也是风生水起,但是想再进一步也是很难。

正三品是绝大多数官员的天花板,两个宰相又是刚任职不久,短期内不可能更换,就算有空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这些人政声口碑都不错,也未必轮到自己。

思来想去,元稹觉得自己还是要拿出一些过硬的本事,搞出一些更大的政绩,未来才有跟别人竞争的优势。元稹一直在朝中任职,缺乏地方主官的任职经验,既是一个短板,也是他心中的遗憾。

这次,朝廷准备大规模远征,李纯计划在征服地区设置三个路,并对夷人地区的官员配备非常重视,元稹的心思也活泛了。

元稹认为,夷人地区的一个路,虽然和国内一个道平齐,但是管辖的面积更大、人口更多,还手握襄人部队,一路总督的实权比巡抚要大。

元稹认为,朝廷未来的重点工作是征服和治理夷人地区,打仗自己不行,但是自己可以在治理夷人上出政绩,何况自己本就是正三品的尚书,平级调过去任总督,应该没有问题。

自己任的又是外事部尚书,对夷人地区更加了解,在夷人地区任职也更有优势,如果自己在治理夷人方面做出突出政绩,也是未来竞争宰相的优势。

夷人地区广大,有些地区太偏远,做出政绩朝廷也不容易看到,所以元稹瞄准了这次要征服的三个地方。

西征的主将是李愬,此人以前就立过战功,听闻此人很有思想,也有意转行政,估计大概率会出任瀚海路总督。瀚海路那个地方自己也看不上,大都是荒漠草原,草原民族不好治理,发展经济难度大。

南方的两个路,怎么比,都是中南半岛的符真路更好,此地跟唐朝本土陆地相连,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发展经济的基础更好。

从元稹对各地夷人的观察来看,符真路的夷人跟唐朝本土的汉襄族群最为接近,外貌、语言、风俗相差不大,更容易治理。

符真路位于唐朝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