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夷人地区机会更多,盘算着以后到夷人地区发展。
僚越、契胡、骆瓯三个襄人族群的人们,经常议论着谁要升官了,谁要去夷人地区发展,谁要留下来。襄人们对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很有信心,觉得打败境外的夷人国家不成问题,所以更操心的是自家未来的去留问题。
很多襄人官员筹划着把家属都带上,来个大搬家,有的已经加入襄人团和民兵营的襄人,打算在那边站稳脚跟之后,也把家人接过去。
十月份,襄人团和民兵营训练完毕,各个部队开始按照计划进行调动。镇西军和7个契胡襄人团向安西都护府的归化城集结,镇蛮军和8个僚越襄人团向南诏都护府的太和城集结,镇南军和7个襄人团(3个僚越、4个骆瓯)在交州海防县集结,镇海军和7个骆瓯襄人团在琼州集结。
各个部队完成集结后,由各方向的主将选择驻扎地,经过两三个月的磨合训练,计划在元和时期年初,分别从阿拉山口、苍望城、奇英城、琼州开始发动攻势。
为了保障好部队行动,军事部在几个部队的集结地和出发地都囤积了一些军事物资,并打通运输路线,确保部队发动攻势后,后勤物资能够顺利运往前线。
几个部队集结地的官员和百姓,也是努力做好部队的保障工作,琼州的南征元帅府在十一月份完成建设,随时可以入驻。
至于襄人的民兵营,则继续留在各县,计划在前方战事取得进展后,护送各领的官员、公职人员和随行百姓,到达所分配的夷人地区。
基本上襄人较少的县有一个民兵营,襄人较多的县有两个民兵营,跟未来组建领的数量相匹配。
那些要到夷人地区各领任职的襄人官员,都会提前拉拢一下这些民兵营,协调好关系,期望以后在夷人地区有自己人来保护。
尽管朝廷对外封锁消息,但是唐军的第一波行动在国内几乎是人尽皆知,边境一带又是大规模的进行部队调动,境外的夷人地区多少也是得到了一些风声,也开始紧张的调动部队,有的国家还商讨应对措施,面对唐军即将发动的征讨。
除了操心战事的准备以外,李纯也关注国内的发展情况。目前除了夏海铁路、兰沙铁路以外,其他几个地方的铁路全面开建,铁路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高潮。
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全国的教育系统终于全面建立起来了,从小学到大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链,以后将会给国家培养出一批现代人才。
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