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份可以卖三文钱左右,首批先印三万份,后面根据订阅情况再增加数量。
华夏民报不像华夏政报那么正式,主要是刊发一些和百姓密切相关的一些政策和消息,也有一些奇闻异事,还会刊发一些诗文和短篇小说,深受一些文人的喜爱,订阅量持续提高,很快就突破五万份,特别是夏原、长安、广陵等大城市的销量特别好。
自朝廷四月份正式开始任命三个夷人地区的官员以后,华襄官员开始陆续朝着朝廷规定的集结地进发,而后按照各路官员的调度,分批到达自己任职的地区。总体来说,华人官员整体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路、郡两级的官员,襄人就不同了,各郡科以下和各领的官员、公职人员数量庞大。
由于朝廷在夷人地区的机构草创,主要是先任命一些主要的官员和重要的公职人员。一个郡先设十个局,一个局先设四个科,每个科连科长也就四五个人,一个领先设八个台,一个台先设十个人。
这样算下来,一个郡直属的襄人公职人员就有两百,八个领又有六百多,加起来就有八百多人,相比之下一个郡的汉人官员不足六十人。
除此之外,每个领还有五百的民兵营。加上上百的随行家属,一个郡的襄人数量就达到了五六千人,加上前期已经配到各郡的3000襄人团,一个郡的襄人数量就有八九千人。
由于第一波参与征服的是僚越、骆瓯、契胡三个族群,所以迁移到夷人地区的也是这三个族群的人,这样可以在自己的襄兵保护之下。
襄人们基本都是抱团行动,先都是汇集到各郡,属于郡属人员的,就留在郡城,那些分配到各领的人员,就带着家属和民兵营到指定的地方赴任。
就这样,大批的襄人源源不断向南、向西进发,前往他们的分配之地。由于夷人地区政权初创,前期主要是公职人员和少量家属,其他襄人还处于观望状态,待那边的政权稳定了,再去夷人地区发展。
随着南方的征服活动基本结束,南征元帅府的也将撤回,李纯发给范希朝最后一道诏书,主要是对南征的三个军团的安排。
镇蛮军高霞寓去世,镇蛮军一分为二,岳林辉率领一半人员驻守西贡,改为符真师,作为符真路的机动打击部队;雷立勋率领另外一半人员移驻古晋,改为巽他师,作为巽他路的机动打击部队。
两个师的编制均为1.5万人,后续配上战船,可实现水陆两栖作战;镇南军撤回海防大营,镇海军继续驻守巨港,各军及时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