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治安问题,虽然中南半岛上的几个国家都被消灭了,但是还残存着一些散兵游勇,危害一方,必须要彻底剿灭。
三是建设问题,目前符真路已经设立,但是只能暂时蜗居在西贡城内,新的首府和府衙必须要尽快建设起来。
四是经济问题,大战过后百废待兴,中南一带虽然自然条件不错,但是总体经济水平偏低,增加财政收入是迫切问题。
后面朝廷任命岳林辉为都统后,符真路的五人政务会就凑齐了,元稹召集其他四人开了个会,说明了当前符真路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深得其他人的一致认同。
元稹最后作了一个分工,自己主抓经济问题,按察使元寿铭主抓宗教问题,布政使李德裕负责建设新首府,都统岳林辉负责剿灭残敌,恢复治安,学政蒋文辉负责筹划教育和文化工作。分工完毕后,五个人就分头行动,各自开始大干起来,重要的事再进行合议。
元稹认为,要发展符真路的经济,可以参照当年开发襄人地区的经验,反正朝廷提前就有储备一些资金,自己要多争取一些,早日把符真路开发起来。在具体行动上,除了建城,还要修路、兴商、垦荒,鼓励夷人赶紧发展生产。
元稹觉得,当年朝廷吸引大量的汉人开发边疆,对于发展襄人地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按照李纯的意见,这次符真路自然不能大规模吸引汉人,但是可以招徕僚越襄人过来开发。僚越人与汉人长期混杂,差别不是很大,经商务农都是一把好手,吸引过来,既可以巩固朝廷在符真路的统治,也可以快速拉动经济。
元稹和李德裕关系较好,就和他商议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和李德裕一拍即合。
李德裕说:“卑职这次要大建新城,也想着大规模吸引僚越人过来,僚越人各方面跟汉人相差不大,特别是在工商业上都是把好手,来了以后绝对可以带动符真路的发展。”
元稹道:“目前来的都是一些僚越方面的公职人员和家属,光靠这些人还不行,总要采取一些措施吸引更多的僚越人从事工商业,或务工务农,这样才会有造血能力。”
李德裕说:“卑职将新城选在西贡以南的同奈河西岸一带,那里更靠海,可以修一些码头,方便以后搞贸易。建城、修码头都需要人力,卑职建议就从僚越人那里招人,建完城就可以将这些人留下来,同奈河西侧一带都是农田,征地的成本不高,新城建起来以后,可以成本价卖给僚越人建房。”
元稹说:“你说的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