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6章 发展符真(1)

元稹说:“朝廷禁止汉人搞农业,没有禁止襄人搞农业,但是朝廷限制襄人活动的范围。可以这样,在首府的50里以内,郡城的30里以内,领城的15里以内,襄人可以买地从事农业。国内僚越人的农业技术已经和汉人差不多,如果引入过来,就可以通过示范带动夷人的耕作技术提高。”

李德裕说:“大人的意见很好,基本和朝廷的意图契合。有一个事情需要提前考虑,朝廷的诏书里说,夷人如果要****和身份牌,就要取一个三字姓的汉名。当初华襄两族还分别专门搞出了千家姓来规范,这些夷人如果起三字姓,要不要统一规范。”

这倒把元稹问住了,朝廷诏书里没说,他也拿不定主意,沉吟了一阵才说:

“当初华襄两族搞千家姓,是因为华族都有姓氏,襄族大部分也有姓氏,所以需要规范。夷人全部都没有汉姓,全部是从零开始,我觉得就不必再统一规范。”

李德裕说:“当初华襄分姓,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有些襄人和华人用了同一个姓氏,所以才会分姓,夷人不存在这个问题,卑职也觉得没有必要再规范,让他们自己取就行,华人一字姓,襄人二字姓,夷人三字姓,相互不可能重合。”

两人计议已定后,又召来了五人政务会,正式形成决议。

由隆安府尹史松梁接手同奈新城的建设;李德裕带工商厅全力抓经济和招商工作;元寿铭则带民政厅抓好华襄夷三族护照和夷人户口本、身份牌的办理工作;学政蒋文辉则负责襄夷的教育工作,力争7月第一批学校就要开学;元稹出身于外事部,对于路、郡边界和出入通道的设置比较熟悉,就亲自负责此事。

元和十八年,整个符真路都大干起来。李德裕亲自带队,到几个矿藏比较好的地方进行考察一番,心中有了底气,然后开始派出几个招商组,到国内开展大规模的招商。

李德裕认为,虽然朝廷是说华襄两族都可以从事采矿和冶金,但是采矿前期光是勘测和修路的成本都很高,冶金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也比较高,直接找一些大型的华人企业效率更快。

以罗飞来为代表的矿业、冶金巨头听说符真路有矿,立即派人过来考察,果然发现这里矿藏丰富,铜、铁、铅、锡等矿藏都有,伊洛郡的翡翠和宝石,品相好、储量大,可以制成高品质的珠宝。

李德裕的招商工作非常顺利,大量的华人企业来到符真路开矿办企业,李德裕还在同奈新城东北的临港工业区,挑选了一片地方,用作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