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初向李纯建言夷人问题解决之道的人,冯庆业深谙人口引进和控制的重要性,冯庆业一方面大规模引进国内的骆瓯人,一方面则大力吸引南洋各地的晋襄人。
早期有一些来南洋发展的汉人,由于来的早,很多人和当地融合了,有的人甚至和当地的人通婚,还有的干脆说起夷人语言。
为了能够区分晋襄人,冯庆业让各郡的民政局全力处理此事,凡是自称汉人后裔,想加入晋襄人的居民,必须到各郡民政局进行甄别。
各郡民政局的甄别标准也不复杂,一是要求申报人讲出自己祖先在国内的籍贯,二是当面说出一段汉语,哪怕是方言都可以。
两条标准中,第一条可以编,第二条就没办法了,会说汉语当场就能说,不会说的也没法临时编出来。有一些人现场通过了测试,欢天喜地地去办理襄人户口本和身份牌,有些人没法通过测试,只能悲戚的离开。
冯庆业认为,确实也存在一些汉人,长期跟当地人通婚,血统逐步淡化,只会说夷人语言。这些人丧失了很多华夏民族的特征,甚至跟夷人差不多,但是毕竟有那么一些华夏的血统,冯庆业还是想办法要予以照顾一下。
冯庆业向各郡发出通知,要求在甄别晋襄人时,那些未能通过测试的人,但凡有一点华人血统,如果有其他晋襄人的推荐作保,可以划为洛夷族。洛从古都洛阳之名而来,说明这些人虽是夷人,但是与华夏还是有一丝联系,算是夷人中与华夏比较亲近的。
凡是划为洛夷族的人,办理好户口本和身份牌以后,会有一项特权,那就是进城不受限制。只要本人有意愿,包括古晋府在内,进城落户、务工都可以,经商、务工全部比其他夷人优先。
冯庆业的这个政策出来以后,不管是晋襄族,还是洛夷族都纷纷向古晋和其他郡城涌来,毕竟中心城市发展的机会更多。
冯庆业认为,巽他路虽然基础差,但是资源丰富,只要肯开发,经济肯定能发展起来,古晋府也会发展成一个较大的城市。
古晋府除了本地人之外,只引进骆瓯人、晋襄人、洛夷人,其他夷人一概不得进来。冯庆业觉得,古晋周边的夷人非常落后,原本就没什么文化,数量也不多,不值得再专门为他们再搞什么文字。
既然古晋府招引来大量的晋襄人、洛夷人,晋襄人按照襄人标准用汉语教学自不必说,洛夷人也全部用汉语教学,不能再继续说夷话、用夷文,要反向同化过来。
古晋本地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