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伤恢复得很快。
几天后,一台小巧、结构紧密的石质研磨机在阿铁和工匠们的不懈努力下制作完成了。上下两扇磨盘咬合紧密,边缘加了防止粉末飞扬的木罩子,摇动手柄,上扇磨盘就能平稳转动。
试用那天,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将少量硝石放入磨眼,轻轻摇动手柄。随着“沙沙”的轻响,极其细腻、均匀的白色粉末从磨缝中缓缓流出,用手捻上去,滑腻如脂,完全没有之前手工研磨的粗糙感!
“成了!真的成了!”阿铁捧着那些细腻的粉末,激动得声音发颤,“向师傅!你看这粉子!太细了!这样混合起来,肯定安全多了!”
向拯民看着那台简陋却意义重大的石磨,看着阿铁手中那捧象征着更高纯度和安全性的粉末,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伸出那只还未痊愈的手,轻轻拍了拍身旁雪魄的脑袋。
“伙计,多亏了你了。”
雪魄亲昵地蹭了蹭他。
一次惊心动魄的意外,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安全教育,也催生了一项关键的技术改进。巴寨的火药之路,在经历了血的教训后,终于步入了更安全、更高效的轨道。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怀,也在悄然滋长,如同那石磨中流出的细腻粉末,无声,却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