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6章作坊立规:覃玉定酬均收益(2)

’。”

“学徒岗?”

“对。”覃玉解释道,“现在各作坊缺熟练工匠,尤其是懂点技术的。我们可以专门招收一批年轻的、愿意学的流民或者贫家子弟,作为学徒。学徒期管吃住,发基本生活费,由老师傅带着,系统地学习手艺。等他们学成了,通过考核,就能转为正式工匠,按件计酬。这样既能解决作坊人手问题,也能给那些最底层的人一条真正的上升之路,让他们看到希望。”

向拯民看着覃玉,心中赞叹。这个女子,不仅心思缜密,更难得的是有一颗悲悯而公正的心。她考虑的不仅仅是效率,更是人心和长远发展。

“就按你说的办!”向拯民全力支持。

覃玉雷厉风行,立刻带着柳明和几个账房先生,深入各个作坊,详细了解每一道工序,测算一个中等熟练度的工人一天大概能完成多少工作量。花了几天时间,她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作坊工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计件标准、工钱定额、学徒待遇以及奖惩措施。

条例公布那天,各个作坊都炸开了锅。

“啥?干多少活拿多少钱?那俺这快手不是发财了?”那个在火柴作坊手脚麻利的年轻女工一脸惊喜。

“完了完了,以后不能磨洋工了”那个慢悠悠的中年妇人脸色发白,暗自叫苦。

“学徒?管吃住还教手艺?俺家小子能去不?”一些生活困顿的人则看到了新的希望。

新规推行之初,难免有些混乱和抱怨。但在覃玉和管事们的严格执行下,很快便走上了正轨。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工匠们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了起来。为了多赚钱,没人再偷懒,个个埋头苦干,甚至主动钻研如何能做得更快更好。作坊的整体效率陡然提升了一大截!产出增加了,成本反而因为效率提升而有所下降。

而那些被招募的学徒,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跟着老师傅学得异常认真。他们知道,学好手艺,就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收入差距自然也拉开了。那个手快的女工,一个月拿到的工钱,几乎是之前的三倍!她拿着沉甸甸的铜钱,激动得哭了。而那个磨洋工的妇人,收入锐减,迫不得已也只能加快速度,虽然赚得不如别人多,但至少保住了饭碗。

绝大多数工匠的收入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手里有了余钱,就能给家里添件新衣,割点肉,孩子的脸上笑容也多了。他们对施南府,对向守备和覃玉姑娘的归属感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