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信阳、武昌乃至安庆的情报点已经开始运转,虽然还很粗糙,但像触角一样,已经能感受到外界的剧烈变化。”
向拯民走到地图前,手指从北京滑到南京,再落到陕西,最后回到他们的根据地湖广。“清军势头正盛,但立足未稳;南明看似正统,实则内斗不休;李自成困兽犹斗这确实是个前所未有的乱局,也是我们的机会。”他的眼神逐渐变得锐利,“唐瑶,你的情报网络至关重要!必须继续扩大,尤其是向北,向河南、山东方向渗透,我要第一时间知道清军的下一步动向!对南京朝廷、对西面的张献忠残部,也不能放松监视。”
“明白。”唐瑶简短应道,眼中闪烁着被信任和重任点燃的光芒。她原本以为归顺后会被边缘化,却没想到被委以如此机要职责。这份知遇之恩,以及向拯民展现出的那种不同于旧式军阀的格局与气度,让她渐渐真心归附。
覃玉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此时才开口,她的关注点更为具体:“瑶妹妹,根据这些情报,尤其是清军可能南下的趋势,以及各地流民加剧的情况,我们的后勤储备需要立刻调整。”她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册子,“粮草囤积地点,需要向南方、向山区安全地带转移部分;军械生产,尤其是火器和弹药,要加快速度;药材、布匹的采购也要提前进行。看来,我们原定的‘五年积蓄’计划,要大大压缩了。”
唐瑶看向覃玉,点了点头:“玉姐姐所言极是。我会让各地情报点,特别注意收集关于粮食产量、物价波动、流民迁徙路线以及各方势力粮草储备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后勤部门。”
两个女子,一个负责窥探外界风云,一个负责安定内部根基,在这一刻,因为这份沉重的情报,达成了高度的默契。
向拯民看着她们,心中感慨。文有覃玉,武有巴勇,工有阿铁,情报有唐瑶,还有雪魄这特殊的伙伴他的班底,正在这乱世中一点点成型,变得坚实。
“哦,对了,”唐瑶似乎想起什么,走到案前,拿起一张小纸条,“这是今早刚从北面传来的一个未经完全证实的小道消息,关于清军内部情况的据说,清廷内部对于是否立刻全力南下,存在分歧。一部分主张稳扎稳打,先巩固北方;另一部分则主张趁胜追击,一举荡平南明和我们这些‘残余’。”
向拯民接过纸条,看了一眼,递给覃玉。“这是个重要信息。哪怕是传闻,也反映了对方内部的动态。继续关注,想办法核实。”
“是。”
雪魄似乎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