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官府明令“保护”?有人搓着手,眼眶发红,喃喃道:“这这真是”
而第三条,兴办学堂,还免束脩,更是打破了知识的壁垒。不少贫寒家庭的父母,看着身边懵懂的孩童,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名为“希望”的光芒。只是那“格致课”是什么?无人知晓。
向拯民抬手,压下鼎沸的人声,继续道:“此三令,非一时权宜之计,乃是我‘华夏’立身之基!民富则国强,工巧则器利,启智则未来可期!政令颁布,重在落实。自今日起,由覃玉夫人,总领武昌一应民政,负责三令推行!”
一袭素雅衣裙的覃玉应声上前一步,向台下百姓微微颔首。她气质温婉,目光却坚定,早已不是当年鄂西山寨中的土司之女。她清亮的声音响起:“拯民信重,玉必竭尽全力。即日起,于衙门外设‘民政咨询处’,专人解答三令细则,办理匠户登记、学堂报名事宜。凡有官吏胆敢借机勒索、阳奉阴违者,皆可来此告发,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人群中响起阵阵叫好声。
新政的颁布,如同给这座饱经创伤的古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减免赋税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入武昌府辖下的每一个乡村,田间地头,农夫们直起腰杆,脸上露出了多年未见的轻松笑容。
匠户登记处排起了长队。铁匠、木匠、织工、陶匠他们拿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忐忑又期待地等待着官府的评定。一个老铜匠捧着自己精心打造的一只紫铜瑞兽香炉,手都在发抖,对负责登记的柳明道:“大人,小老儿的手艺,真真能入册?以后官府真保护俺们?”
柳明,这位曾经的落魄秀才,如今身着崭新的学官服饰,闻言温和一笑,提笔在册子上认真记录:“老丈放心,此乃向将军与覃夫人亲定之策。技艺入册,便是受我‘华夏’认可与庇护之匠人,不仅无人敢欺,日后若有军工、民用之大件,官府还会优先征召,给付工钱。”
老铜匠闻言,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连作揖。
而最为热闹的,莫过于原江夏县学旧址改建的“武昌学堂”。报名当日,人山人海。不仅有衣衫褴褛的贫家子,也有一些观望许久,最终被“格致课”勾起好奇心的中等人家子弟。柳明作为首任校长,忙得脚不沾地,亲自面试登记,安排分班。
他手中,正在加紧编纂的格致入门教材,已然有了雏形。上面不仅有基础的算术、几何,还破天荒地加入了杠杆、滑轮、光的直射、水的浮力等简单物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