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4章太行铁流(3)

冷静:“不能躲!一躲,民心就散了,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根基就没了!这一仗,必须打,而且要打赢!”

他仔细分析了敌情:三路清军,中路是主力,约两千人,由参将亲自率领,装备有少量火炮;左右两路各千余人,多是团练,战斗力较弱。

“集中兵力,打掉他一路!”覃宏武拳头砸在代表左路清军的石块上,“就打这路团练!打疼他,其他两路必然动摇!”

他选择了一处名为“一线天”的险要峡谷作为伏击地点。命令赵大山率一营兵力,且战且退,引诱左路清军进入峡谷;特务队和另外两个营的主力,则提前埋伏在峡谷两侧的山崖上,备足滚木礌石和手榴弹。

战斗如期爆发。赵大山依计行事,佯装不敌,将骄横的团练队伍引入了狭窄的“一线天”。当敌军完全进入伏击圈后,覃宏武一声令下,峡谷两侧枪声大作,滚木礌石如同雨点般落下,更有无数黑乎乎的手榴弹被掷入敌群!

峡谷内顿时成了死亡陷阱。团练武装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在爆炸和落石的打击下死伤惨重,瞬间崩溃,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带队的地主乡绅当场被飞石砸死,余众跪地求饶。

中路和右路清军听到左路方向传来的猛烈爆炸和惨叫声,又见溃兵如潮水般涌回,吓得魂飞魄散,以为遭遇了华夏军主力,不等参将下令,便争先恐后地撤退了。所谓的“围剿”,就此草草收场。

此战,太行根据地以伤亡百余人的代价,歼敌近千,俘获数百,缴获大量兵器粮秣,声威大震!覃宏武“太行虎将”的名号不胫而走。

在这场以及后续的战斗中,根据地里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赵大山:这位原来的山寨王,如今是覃宏武麾下头号猛将,每战必冲锋在前,那柄鬼头刀饮满了清虏鲜血。

小石头:原工作队最年轻的队员,机灵勇敢,在“一线天”伏击战中,他独自攀上绝壁,用手榴弹炸毁了清军试图建立的一个临时火力点。

苏先生:一位避祸山中的前明落魄秀才,被覃宏武请出担任“文书官”,负责登记户籍、宣传政策、教授识字,他用浅显的语言将“驱逐鞑虏、均田安民”的道理讲得深入人心,被称为“根据地的笔杆子”。

短短半年时间,覃宏武领导的太行根据地已扩展到涵盖三县交界、人口近十万的规模,主力部队发展到五千余人,还有数量更多的民兵。

他们依托山险,建立村寨,恢复生产,推行华夏护国军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