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而是精心挑选并派出多支精锐小分队,每队约数十人,携带炸药包、手榴弹和短火铳,利用夜色和山林掩护,秘密穿插渗透,专门袭击清军的指挥节点、粮草囤积点、炮兵阵地以及联络兵。
同时,他命令主力部队大张旗鼓,擂鼓鸣号,摆出要大举攻城的架势,日夜佯攻,吸引守军主力注意力于正面防线。
就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当清军注意力被正面佯攻吸引时,袁州城外清军防线后方突然爆炸声四起,火光冲天而起,多个重要的指挥所、粮仓和炮兵阵地遭到毁灭性打击,通信线路被切断,清军指挥系统瞬间陷入混乱。
守城清将惊惶失措,误以为已被华夏军精锐主力包抄后路,军心动摇。
次日拂晓,天色微明,李定国抓住战机,果断挥动主力大军发起总攻。
正面猛攻配合后方小分队的袭扰,内外夹击之下,清军精心构筑的防线顷刻瓦解崩溃。
龙虎营将士如潮水般涌入缺口,趁势攻入袁州城内,巷战肃清残敌。
此战,一名叫赵小虎的年轻排长,率领他的排,孤军深入敌后,凭借勇猛和机智,连续端掉清军两个至关重要的前沿指挥所,毙伤敌军军官十余人,为突破防线立下奇功,声名鹊起。
随着战事深入,江西战场上,一个鲜明的对比呈现出来。
在但凡有满八旗驻防的城池关隘,如九江、南昌的核心满城区域,抵抗都异常顽强惨烈。
这些八旗兵多为职业武士,装备精良,甲胄坚固,火器充足,战斗经验丰富,且深知自己作为异族统治者的身份,一旦失败,在汉地几无退路,唯有死战。
因此他们往往依托坚固工事,战斗意志极为坚决,常常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宁死不降,给华夏军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和伤亡,每一处八旗据点都需付出沉重代价方能攻克。
然而,构成清军主体的汉人绿营兵,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大多是被迫征召入伍或仅为糊口而当兵,对清廷并无多少忠诚可言,内心深处甚至多有抵触。面对装备精良、士气如虹、战术灵活且高举“驱逐鞑虏”旗帜的华夏军,他们士气极其低落,畏战、避战情绪弥漫全军。
往往华夏军炮火准备一响,冲锋的号角声刚起,甚至有时仅仅看到华夏军的旗帜,绿营兵便常常成建制地溃散、逃跑,或是整营整哨地放下武器投降。
许多绿营军官更是审时度势,暗中与华夏军联络,或于阵前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