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上礁石的浪花,粉身碎骨,只在城墙下留下了大片尸体。
(三)手榴弹之威,死亡之雨
多尔衮见状,眼角抽搐,立刻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并且调来了更多的盾车和攻城锤,试图强行靠近城墙。
清军顶着枪林弹雨,付出了惨重代价,终于有部分悍勇的死士冲过了护城河(已被填平部分),将云梯架上了城墙!
“鞑子上来了!长枪兵顶住!掷弹队,给老子炸!”张大明亲自在城头指挥。
关键时刻,守城利器——手榴弹,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早已等候多时的掷弹兵们,两人一组,一人拉弦,一人奋力向下投掷。无数黑乎乎的木柄手榴弹,如同冰雹般从城墙上落下!
这些手榴弹大多并未落地,而是在清军头顶、云梯附近,甚至刚刚攀上垛口的清军人群中——凌空爆炸!
“轰!轰!轰!轰!”
连绵不断的爆炸声在城墙内外响起!凌空爆炸的破片覆盖范围极广,几乎无死角!正在攀爬云梯的清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惨叫着跌落城下;聚集在城墙根准备登城的清军也被四处飞射的破片成片扫倒;就连厚重的盾车,也无法完全抵御来自上方的破片袭击。
这来自空中的死亡之雨,彻底打乱了清军的攻城节奏。攻势为之一滞,城墙下瞬间堆积起更多的尸体,伤者的哀嚎声令人毛骨悚然。
(四)英雄屹立,血战不退
激烈的攻防战中,无数英雄涌现。
胶东老民兵“雷公”孙老栓,这次没有埋地雷,而是成为了掷弹队的骨干。他臂力惊人,投弹又远又准,专挑清军密集的地方扔。一边扔一边吼:“狗鞑子!尝尝你孙爷爷的雷!”一枚箭矢射中他的大腿,他咬牙拔出,撕下布条勒住,继续投弹,直到力竭被战友拖下火线。
年轻的水师炮手何魁,在“定远号”上负责一门重炮。他精准地测算距离,指挥炮组连续摧毁了清军三辆巨大的攻城盾车,极大地缓解了城头压力。一发清军炮弹在舰船附近爆炸,弹片击中他的额头,他踉跄一下,扶着炮管,嘶哑地喊出最后一道指令:“装霰弹轰他娘的”而后壮烈殉国。
张大明的亲兵队长铁牛,在清军一支敢死队险些突破垛口时,带着几十名亲兵顶了上去。他挥舞双刀,如同门神般堵在缺口,身中十余创,浑身浴血,最终力战而亡,尸体倒下时,依旧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五)鏖战竟日,坚城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