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章 三军踊跃缓决战(3)

帐中坐上余下诸将,随着李文相、高延霸的建议,也都纷纷应和,踊跃求战。

李善道止住诸将,复问薛世雄,说道:“薛公,你以为呢?”

薛世雄抚摸着花白的胡须,迟疑了稍顷,说道:“司马所言有理,李公和高将军所言也有理。但是战事非儿戏,须兼顾谨慎与果敢。老夫愚意折中,不如明日先作搦战,试试窦军而下的虚实,再决大计。这样,既不失时机,亦能确保万全。不知明公,以为如何?”

却这薛世雄话说得委婉,究其话意,还是偏向於谨慎行事,与于志宁的意见相近。

——这也可以理解。还是那句话,打了一辈子的仗,临老,却在河间被雀儿啄了眼,河间的这一场败仗,对薛世雄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影响,故虽与窦建德决战在即,或言之,他“报仇在即”,却越在这个时候,他自然的就反而越会小心,以免出现甚么不必要的闪失。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于志宁、薛世雄与李文相、高延霸的意见,都不能说是算错,无非是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而已。一个的出发点是窦建德的兵数多余己军,所以认为应当慎重进战;一个的出发点是己军精锐胜於窦军,并且判断窦军现在应当是已经陷入军心惶惶的境地,所以认为应当速战速决。

但两种意见,选择哪种?最终决策还需李善道定夺。

从不同的意见中,选出正确的意见,事实上,本也是做主公者的必备技能之一。

“文相兄、延霸、诸君,你们求战心切,这说明我军将士士气可用,很好。但窦建德现已陷入困境,一则不排除困兽犹斗,二则战场的主动权已在我军手中,大可从容布置,是以,我意薛公与司马之议,可以用之。只要这场仗,我军打的好,歼灭窦建德是早晚之事,何必急切!”

细细斟酌多时,李善道做出了他的决定。

决定采用薛世雄、于志宁之议,除掉他说的这两个原因外,其实还有个考虑在内。即是李文相、高延霸等将的“求战心切”,一方面固表现出了士气的可用,可另一方面,也隐含着轻敌的风险。就像火烧太旺时,得控制火势一样,若一味冒进,放任轻敌思想的泛滥,恐陷不利。

仍是那句话,每逢大事要静气。

李文相、高延霸等可以求战心切,但作为主将,李善道此时,最需要的却是冷静与理智。

冷静方能洞察全局,理智才能运筹帷幄。

李善道前世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