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他可以看见地面,否则,他还不能偏离太多。
掉过头来,徐苍稍微调整了下,很快就截获了航向道,然后几乎不到半分钟,飞机就截获了下滑道。此后,飞机沿着盲降信号开始下降。
说实话,不是徐苍矫情,而是他就没经历过机械仪表的时代。像老一辈的飞行员飞737-300机型比较多,那时候仪表就有很多机械的,可能观感还比较好。但,徐苍在实际飞行后没多久,连稍微多见的备用仪表都改成了电子的了,实在没怎么用过机械的。
此时,驾驶舱内的机械式备用仪表的航向道和下滑道是以金属杆代表的,而且,这个金属感是悬空的,所以从某些角度来看的话,徐苍就不容易分辨飞机到底有没有存在横滚或者俯仰的偏差。同时,这个备用仪表是在机长那一侧的,徐苍需要斜着看,非常不方便。
真到这个时候,徐苍心里还在后悔起飞前为什么不换到左座。这样,破裂的风挡也不是直接对着自己,看仪表也不用这么麻烦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麻烦,徐苍的能力还是可以克服的。飞机一进入最后下降阶段,徐苍就开始放襟翼和起落架。但是,襟翼不能全部放出,只能放到襟翼十五,此后的襟翼二十五和襟翼三十需要在最后目视下降阶段才开始放。其实,在平飞阶段的时候就可以减速了,但是徐苍着急落地,落地将减速时机往后推了推,这倒是无伤大雅。
按照徐苍记忆的程序,飞机应该在离机场海拔高度,即afe高度2300英尺开始转弯。徐苍在心中略一计算了下,在修正海压7300英尺的时候,徐苍停止下降,右转航向四十五度,开始偏出航向道。
其实,这个程序用自动驾驶飞还是比较合适,奈何现在自动驾驶根本接不通,只能让徐苍自己来飞了。
在右转四十五度航向开始改平后,徐苍心中默数计时三十秒,同时保持平飞。在三十秒后,飞机转入三边航向。
原本放襟翼二十五和三十的时机应该是在切跑道头以及目视跑道后,而且在切跑道头后计时根据离地高度来修正,大约是二十三秒。
不过,由于目视条件不错,只是徐苍的右侧区域有些碎云,只要徐苍保持好三边的宽度,不出保护区即可,应该就不存在地形影响了。只是,徐苍右手边群峰迭起,而且高度似乎跟徐苍的飞行高度相差无比。
徐苍记得当初批玉龙机场的目视盘旋进近程序的时候,他因为三边过于恶劣的飞行环境一度想要否定。但是,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