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176 颠覆的假想(5)

把灵感记录下来,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数学家大概是比文学家更相信灵感或者说顿悟的那一群人。

研究了许多年的课题,卡在某个问题上,一卡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但突然某天如同开窍了一般,就把这个关键节点想通了的例子多不胜数。

触发点可能是他人随口一句话,抛出的一个问题,一个孤独的午后,甚至一片掉落的树叶,完全没有道理可讲。

尤其是能走到院士这个位置的数学大老,大都有过这种顿悟的体验。当灵感来的时候,面前的难题都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成就无上荣光。唯一的问题大概就在这种灵感是不可控的,谁也不知道它会不会来,又或者什么时候来。

所以数学家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当来了灵感的时候把那一瞬间想清楚的东西赶紧记录下来。

更别提能给宁孑这样几乎是全才的年轻数学家带来灵感,其实是件能拿出去吹牛逼的事情,未来宁孑又出了什么大成果,在接受访谈或者写文章的时候,顺口提上一句灵感的来源,也能与有荣焉。

再加上体大这边也没有怠慢。

虽然宁孑没来,但导师陈理想跟校长陈永刚也是全程陪同的,还有多米尼特邓肯、科南拉马尔这样的世界级专家作陪,规格也足够高了。

所以宁孑如同卓明谦预料的那样,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

理论来说,已经可以称呼为宁博士了。

不过宁孑在正式拿到博士毕业证之前,陈永刚在报告会最后宣布了一个消息。

“我宣布正式聘任宁孑博士为体大终身教授,并给予一级正教授职称。”

所以在陈永刚说出这句话后,直接可以越过宁博士,叫宁教授了。

这并没有出乎现场许多人的预料,就好像博士论文答辩是走个过场,给大家一个可以下的台阶。

一级正教授的职称迟早是要给的,就好像院士肯定要上的。

只是多少让人有些唏嘘。

毕竟别人可能要花大半辈子才能走完的路,这家伙不过二十多岁就走完了。

卓明谦甚至怀疑学校就是在为宁孑明年上院士铺路,毕竟如果明年宁孑增补上了院士,如果还不是一级教授多少有些不好听。

而且院士每两年选一次,每次选举从提名到最终确定名单差不多要十个月。

今年12月上教授,正好过完年到了二月正好就开始新院士提名,明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