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157 他应该有一个英文名(3)

比如宁为对窗外的风景少了几分期待,上了车后便再次带上了耳机。

冯少杰也安静了许多,不像第一次那么多话了。

说实话,第一次接宁为跟余兴伟的时候,冯少杰只觉得这两个家伙就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土包子,所以各种发表见解的时候未尝没有炫耀的意思。

但这次不一样了,想不出什么好炫的。

炫见识?天知道人家到底是没见过还是根本没兴趣了解,炫学问?别开玩笑了,先不谈ns方程方面的东西,光是那206页的论文可是无数这两个月的噩梦。

仔细研究过论文之后就知道大家的学术水平根本不是在一个档次上,那些让人炫目的空间转化技巧,一串串自行推导出的引理,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魔法秀。

尤其是当论文中出现由引理xx,引理xx,以及上述论述,可以轻易得出

这块就是最大的噩梦,宁为在论文中可以轻易列出的公式跟结论,往往需要他们去找教授,然后在洋洋洒洒的抛出一堆的定理跟各种转换来论证,整个论证过程往往能写一大黑板,然后得出结论,嗯,论文的阐述是正确的,只是其中需要几步变换而已,你们竟然不懂吗?

好吧,不得不说这一过程又帮助大家重新温习了一遍许多数学的基本知识,比如z变换、拉氏变换、傅里叶变换、普拉普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微分状态方程、离散时间系统差分状态方程,等等,等等。

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原来这些基础知识还能这么用的?

有什么比智商被人压制更让人烦恼?大概就是智商连续被压制了!

这也是冯少杰口中那个group群组建立的初衷。

毕竟这些都是极为自傲的一群年轻人,如果碰到这样的问题就去不停的请教教授们,这显然是无法忍受的,所以大家可以私下对不太懂的地方进行探讨。

起码有人问题a问过导师了,其他人就不用再去找各自的教授问一遍了,碰到都还没有问过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多数时候也能找到一条能理解的路子。

只是这么玩一个月的时间真的太短了,根本不够他们把这篇论文全部吃透,甚至有些人即便得到了讲解依然吃不透。

所以这个群内部的聊天内容就很明晰了,讨论问题之前,先亲切的问候一遍宁为,问题讨论完毕之后,再亲切问候一遍宁为

就这样,在年轻一代的算法学术圈里,大家也集思广益依照西方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