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02章 相互理解(4)

,比如使用同调群来表示量子网络中的相互作用,就需要提供一个严谨的数学框架,来准确描述其拓扑性质。

但爱德华威腾认为现阶段根本不需要这种审慎的理论,只需要做一个计算模型,取近似值的方法,就能得到足够精确的结果来得出想要的结论。

至于完整的数学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留到以后再说。每个阶段考虑每个阶段该考虑的事情就行了。

显然这个方法更具操作性,但在彼得舒尔茨看来这个想法是荒谬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很容易就会忽略掉许多可能极为重要的拓扑性质,而且并不会对数学上的定义有任何帮助。

在乔泽看来,两人的想法其实都也有些道理,不过他当然是更倾向于彼得舒尔茨的。毕竟能有严谨的证明过程,本就更符合他一贯的做法。

有了严谨的数学定义之后,再去设计各种实验办法进行验证,往往能事半功倍。

只是最近针对q理论的数学推导工作,他自己都陷入了困境,自然也懒得说些什么。虽然好消息接二连三的来,但在基础理论这块做不出就是做不出。

他甚至怀疑,最近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这种焦躁的情绪也是受他影响。毕竟以前两人真不是这样,自有学者之儒雅气质,绝大多数时候都还是心平气和的。

哪怕是争吵,也是浅浅几句直指核心,也就是最近才变得分外焦躁了起来。

但没办法,q理论最核心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要用量子多维时空拓扑网络来替代或者说进化量子场论。

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想要推进大统一理论无异于痴人说梦。

要将四种基本力纳入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就需要认识世界的时候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跟解释这个世界。

这也是乔泽提出q理论的原因。

唯一的问题是八楼里乔泽并不擅长去解决这种观念的偏差,吕北、李承泽根本听不懂。至于豆豆,相对于让两人不在吵架,他更喜欢看热闹。

八楼现在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外界都觉得这地界既神秘又成功。毕竟从科研的视角来看,乔泽刚刚把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邀请到西林,就搞出了新粒子加速器的理论,不管从哪个层面看,这里都成了世界科技发展的驱动核心,已经不能更成功了。

但内部目前三个人却都只觉得挺挫败的。

如果真的如外界看来那么一帆风顺,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