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观众的心声。
这回可不是我们乱说了。
内地的网民如今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这篇帖子线上和线下同时引发舆论爆炸,所带来的影响自然很大。
舆论风向再一次给南京照相馆带去了压力,这一次纯粹是从电影的本身着眼。
对于这一点,周树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选择拍南京照相馆的时候,就知道肯定会有这么一天。
所以抗战三部曲的第三部,就是对南京照相馆的补充。
有反对的人,自然就有站在客观的角度赞扬的人。
这个年代的互联网,有着很多真正的大能人物,他们的意见和帖子往往很有深度。
一个昵称名叫“一梦黄粱”的用户,在天涯论坛上写下了一篇上千字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周树的支持。
这篇文章写的特别好,周树刚看到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行内专业人士。
他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从影像本体论的深刻隐喻与批判力量,从克制的叙事与崇高的审美追求,以及历史修正主义背景下的当代意义四个大方面来阐述的。
从格局上面,就比泽野仙人更宏大。
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方面他写到。
影片的灵感来自于真实历史事件——京字第1号证据,导演是个有意思的人,他似乎猜出了电影上映后会出现的状况,所以他提前打了补丁。
约翰马吉、明妮魏特林等人都有露面,甚至连最后的京字第一号证据也提了,这不能说导演不尊重历史。
艺术创作并非历史教科书,它有权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基础上,通过典型人物和戏剧性结构,实现对历史精神的更深刻传达。
同时导演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小人物史诗”的历史哲学。
影片当中所有的角色都是小人物,利用普通人的视角切入浩劫,这并非消解历史的宏大,恰恰是对历史参与主体多元性的还原。
真正的历史不仅由大人物书写,更是无数无名个体共同谱写的悲壮交响。
当老金拉动绘有大好河山的背景布,高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时,一种基于民族情感的、更高层次的真实在银幕上震撼诞生。
至于影像本体论的深刻隐喻与批判力量,他重点提到了两点,一个是影像的双重性揭示,另一个是暗房红光的象征系统。
“一梦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