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一场豪赌!新的难题!(5)

坝,可都是需要人工用肩膀一担一担挑出来的。

天天干活的民工,也会吃掉更多的粮食。

“这就是粮仓以及收粮的作用了。”朱允熥笑道:“如今不止是普通百姓,富户大户的存进粮仓的粮食更多。”

“其中还有不少粮食,是他们多年存下来的。”

“而今都进了粮食署的粮仓,朝廷便可以集中调配。”

“有这些粮食,到明年秋收之前,大明绝不会有少粮缺粮的危机。”

朱允熥对此十分笃定。

民间大户富户的存粮,数量其实十分庞大。

只是以前不管有啥大饥荒,天灾人祸,他们都会藏得紧紧的,绝不会拿出来救济没饭吃的人。

一边是饿殍遍地,一边是富户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如今,那些富户大户见将粮食储存到粮食署的粮仓有利可图,便也跟着存了进去。

粮食到了粮食署的粮仓里面,朝廷就能统一调配,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

有了这一笔存粮,就算今年大明消耗的粮食大增,也不可能会缺粮。

至于明年的粮食增产,朱允熥更是信心十足。

科学院能不能将有效的农药研制出来,这不一定。

但今年投钱兴建的大量水库,可不是白建的。

有了这些水库供水,原来许多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都能种上粮食。

说到底,要让粮食产量增加,无非是两条。

一条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产量。

二则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修水库既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会极大的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因为原来由于供水灌溉问题而无法正常耕种的土地,在修建水库之后,有了水源灌溉,就能垦荒播种了。

不仅如此,以前供水不足而造成亩产量很低的土地,供水增加之后,亩产量也会大幅提高。

灌溉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的信心,则来源于大明现在的人口。

经历了元末战乱,此时大明的人口仍然不多,人均耕地面积很大。

同样的耕地面积,只要好生加以利用,哪怕再养活多两三倍的人口,都不是问题。

这里还有另一个关键是,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大明婴幼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