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 儒家的两面性,勋贵的不满!(3)

前,要管理好租佃的问题,还真困难。”杨士奇笑道:“如今政通人和,各地官府完全有能力将此事办好。”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邮传部建立起来的监督发挥作用了。

以前这种事,朝廷发文后,地方官府很难将其落到实处。

“好,那便将这些措施,交付大理寺讨论,尽快形成具体的法律条文。”朱允熥听完杨士奇的解释,原本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大理寺既已转型为专门的立法机构,自然要运转起来。

通过立法来规范官府衙门的行为,使得朝廷制定的政令具备可执行性,便是大理寺的职责。

“是!”杨士奇,夏原吉,姚广孝,杨荣等人连忙应声。

“不过,殿下若是想通过这些招数大量收购土地的话,怕还是不易。”夏原吉出言提醒道。

几人都是人精,从朱允熥的这些措施,也不难看出他想将地主富商持有的田地大量收购。

不过,他们并不明白太孙殿下为何要如此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地主的田地,不照样要向朝廷纳赋税吗?

朝廷又何必将田地都收为己有呢?

若非朱允熥行事素来如此,也搞出了许多他们看不懂,但却十分行之有效的改革,恐怕几人都会劝谏莫要如此。

朱允熥微微抬眉,道:“我心里有数。”

转而又问:“银行如今的资本可还充足,朝廷若要大量收购田地,不会缺钱吧?”

夏原吉道:“那倒没有问题,而今大明银行总资本达三十余亿,白银库存量亦高达上亿。收购田地的银钱,十分充沛。”

大明银行的发展,让夏原吉和杨士奇都感到十分惊奇。

两人从来没有想过,大明银行的总存款,能高达几十亿两白银。

太孙殿下说银行有货币放大作用,两人此时才明白,这一放大杠杆有多恐怖。

朱允熥轻轻点了点头:“测量全国土地的事,要加紧落实,那是至关重要之事。”

将土地情况掌握清楚了,他才好做发展规划。

即使是在工业社会,土地仍然是最重要的资源。

杨士奇和夏原吉搞不懂朱允熥为什么要大量收购田地,朱允熥心中却很清楚,在大明经济还未起飞的时候,先将田地收购起来,才是最划算的。

后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流通中的货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