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很昂贵的东西
但说到这里,老朱却忽然愣了愣。
以如今大明制造局炼钢厂的冻炼效率,钢铁价格能降到极低。
毕竟,原来一斤铁的成本,是一个工人劳作一天。
而如今变为了一天五十斤。
理论上,价格能降到原来的五十分之一。
据赵瑞的介绍,大明科学院和大明制造局仍在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未来或许一个工人一天就能生产一百斤铁,甚至两百斤,三百斤,乃至上千斤。
那时候,或许朱高炽说的这些,就真有可能轻轻松松实现了。
在此之前,朝廷要给一名明军打造全副的武器和盔甲,需要一大笔的银子。
因而,全副盔甲的明军,只有极少数的精锐。
大部分普通士兵,都只能用简陋的盔甲和武器。
但眼下大明制造局将钢铁生产提高到这等层次,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会先制造标准大小的蒸汽机,发放给各地的官府,专门用来抽水抗旱救灾。”
“还有用来抽干煤矿的地下水。”
朱高炽也是十分聪明伶俐的人,这时候当然不会去反驳老朱的话。
朱允熥也告诉过他,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愿景虽然好,但不要太过于着急去实现。
一步一个脚印。
慢慢来推动。
早期的蒸汽机,充分发挥它抽水的能力就好了。
当然,还有用于纺织。
不过,眼下纺织最重要的问题是缺少原料,缺少棉花和羊毛,而不是纺织效率更不上。
大明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至少眼下根本不为纺织而发愁。
等将来棉花和羊毛等原材料的供应上来了,才是蒸汽机驱动纺织机大显身手的时候。
故而,朱允熥才将其早期应用,聚焦在“抽水”上面。
粮食是社会生产生活的根本。
而纺织带来的变革,要等出海后,不愁原材料和市场再说。
人力水车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百姓们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
然而,人力水车又怎么比得上蒸汽机“抽水”的效率呢?
在抗旱救灾上,就不存在劳动力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