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又提升了不少。
房内。
待朱高炽离开,老朱来到窗前,通过干净透明的玻璃,俯瞰下方的城市。
此时天色已黑,外面灯火通明,一片繁华景象。
据说金陵城除了专门的夜市之外,目前仍实行宵禁。
朱允熥并没有急着改变这一政策。
但这里是金陵城外,故而并不禁止夜行。
此时外面人群熙熙攘攘,较白天还胜三分。
老朱轻叹了口气。
直至今日,目睹了大明制造局下属工厂的生产效率,才真正明白朱孙曾要信中的描述的“生产过剩”是怎么回事。
可惜,在原来的老朱看来,既然生产都过剩了,那天下穷人应该生活得都很好了。
然而,在朱孙的理论中,事实并非如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在生产过剩的时代,仍然普遍存在。
穷人的生活,还是会劳累无比,困苦不堪。
老朱当初不太理解,如今终于懂了。
毕竟,人活一口气。
“攀比”和“虚荣”是万恶之源,却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好在只要国家稍加调节,那个生产大量过剩的社会,穷人至少是饿不死的,除非他自己想死。
相比从前大多数人都吃不饱肚子的大明,仍然是巨大的进步了。
“朱孙,还真是一个奇人啊!”
原来只是觉得朱孙见识不凡,与自己也颇为谈得来,虽素未蒙面,却神交已久。
如今看来,自己从前还是小觑了他。
他的见识,认知,还远在自己从前的预估之人。
这甚至不能以“奇人”来评价,已堪称“神人”了。
“明日见面”
老朱念头一起,忽然又想起了另外一桩事。
“如此神人,真的会被科学期刊的主官困住,会被那些官员夺去自身名利,以至不能出头吗?”
从前,老朱对这一点从未怀疑。
因为他也清楚,这样的事情,确实普遍存在。
官员聘请的幕僚,其能力本事远在官员自身之上的,到处皆有,并非罕见。
朱孙的解释,也完全说得通。
但真正了解朱孙此人,又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以他的能力,即使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