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18 第 18 章(2)

殿下并非拘泥前人,而是有着独特的思考,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这多么难得啊,法家大才深吸一口气,眼底放出灼热的光。

刘珏担心地看着他,老师全身抖得厉害,要不要请太医令来看看?

自己虽然写得挺好,但也没有那么好。

比起商鞅、申不害和韩非这类天才,淮阳王殿下觉得路远且长,等嗓子好了,他就要全力争储,在钻研学问的道路上,他定是不如人家了。

从不得不教,到乐在其中,老师们迅速变化态度,热情似火地往来家宅和宣室殿。

连太子宫中的儒师都有所耳闻,担忧地窃窃私语起来:“难不成淮阳王天资过人”

“天资过人又如何,生有哑疾,不成威胁!”

儒师安静地散开,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如今太子已然上朝听政,除却读书的间隙,便是跟在皇帝身旁,看父皇召见大臣、处理政务,淮阳王再受宠爱,如何能比?

宣室殿,演武场。

这里由后殿的广场开辟而成,自从刘珏开始学习骑射,刘询便遣人好一番改造,恰好武师傅赵充国担任少府,君臣俩一拍即合,改造出来的效果,刘珏很是喜欢。

不过大多数时间,演武场还是作静态射箭之用,需要上马的时候,刘珏会随武师傅去往上林苑,那儿场地宽阔,最适合骑马。

“拉弓,凝神!”

韩增站在不远处,对抽条不少的小孩下命令,刘珏脊背挺直,慢慢拉开手中的软弓,望向靶心的目光冷静而专注。

“放——”

刘珏松开手,箭镞“咻”地一声没入靶心,尾端箭羽止不住地晃动。

韩增上前检查,露出笑容:“休息一刻钟,我们继续。”

对于骑射,武师傅们分工明确,韩增教射术,赵充国教骑术,若合二为一,那就两人一起教。天生神力之人,拉十石强弓也不在话下,但如今刘珏还小,韩增给他加到三石,就怎么都不肯了,刘珏用渴望的眼睛盯着也没用。

韩增正色道:“殿下八岁拉六石弓,已是臣忍受的极限,不然,臣就要请陛下出马。”

刘珏:“”从小就学会妥协的淮阳王没办法,只能失望地拉开三石软弓。

既然无法追求力度,那就追求精准,小孩对自己的要求堪称苛刻,有时候韩增都叫了停,他还盯着不远处的箭靶细细琢磨,思考哪里仍需改进。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