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和私吞。兵器也一样,每个士兵的兵器都刻上编号,丢失或损坏要报备,确保每一件兵器都能用在刀刃上。”
张毅也说道:“我已经跟三镇的里正商量好了,以后每个镇都选出五个‘民代表’,百姓有什么需求,或者对护宋军有什么建议,都能通过民代表反映。咱们还在每个镇设了‘公平秤’,士兵们买东西要按市价付钱,绝不能占百姓便宜——上次有个新兵买鸡蛋少给了钱,我已经让他双倍赔偿,还在全军面前做了检讨。”
赵玥听着三人的安排,心中渐渐踏实。她知道,一支军队的根基,从来不是靠胜仗堆出来的——是粮囤里的每一粒米,是铁匠铺里的每一件兵器,是百姓口中的每一句称赞,更是士兵们心中“护宋”二字的分量。
当天下午,宜兴的粮草和草药准时送到。赵玥和陈烈、张毅一起,在镇口的空场给士兵们分发新兵器和铠甲。当新兵们接过属于自己的长枪时,不少人激动得红了眼眶——他们中有的是流民,有的是散兵,之前连一把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如今不仅有了长枪铠甲,还能跟着护宋军抗击金兵,保护家园。
“俺叫王二,是从徐州逃来的。”一个身材高大的新兵举起长枪,声音哽咽,“金兵杀了俺爹娘,烧了俺家的房子,俺以为这辈子都报不了仇了。现在有了这杆枪,俺一定要杀尽金兵,为爹娘报仇!”
“杀尽金兵!为亲人报仇!”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空场周围的树叶沙沙作响。赵玥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想起父皇的遗诏——上面写着“大宋之希望,在百姓,在义军”。如今她终于明白,所谓希望,就是这些愿意为家国拼命的人,是这些愿意相信护宋军的百姓。
接下来的几天,护宋军的训练更加系统。陈烈负责制定训练计划,将士兵分为“老兵队”和“新兵队”——老兵队每天进行实战演练,模拟金兵的战术,练习如何破解骑兵冲锋、如何布置伏击;新兵队则从基础的队列训练开始,由王虎和刘能亲自指导,握枪、劈砍、刺杀,每个动作都要练上百遍,直到熟练为止。
赵玥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百姓身上。她在三镇分别设立了“便民棚”,让郎中免费为百姓看病,让识字的士兵教孩子们读书;还组织士兵帮百姓耕种田地,修复被金兵破坏的灌溉水渠。青溪镇的里正找到赵玥时,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殿下,这是三镇百姓捐的粮草和物资,您数数——俺们商量好了,以后每个月都捐一部分粮食,支持护宋军抗金!”
赵玥接过账簿,翻开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