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疑惑,却始终找不到任何破绽。他不知道的是,赵玥早已做好了准备——粮仓内的粮食只是表面储备,真正的粮草被藏在了城东的秘密仓库;兵器库中的重型器械被转移到了城外的隐蔽据点;水师的实战训练则改在了夜间进行,避开了李嵩的巡查。
期间,李嵩还多次试图接触城内的乡绅与士兵,想要打探赵玥的动向与宣城的真实情况,却发现乡绅们对赵玥赞不绝口,士兵们更是对赵玥忠心耿耿,根本无人愿意透露任何信息。暗卫也始终在暗中监视,一旦发现李嵩与可疑人员接触,便会及时干预,让他的计划屡屡落空。
十一月下旬,李嵩在宣城停留了近十日,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能弹劾赵玥的证据,反而亲眼目睹了宣城军民一心、积极抗金的景象。他知道,继续留在宣城也无济于事,只能准备返回临安,向秦桧复命。
临行前,赵玥在府衙为李嵩举办了送别宴。宴席上,赵玥拿出一份奏折,递给李嵩:“大人,这是宣城近期的政务与抗金情况简报,烦请大人带回临安,呈给皇上。宣城虽兵力有限,却绝不会放弃抗金,还望朝廷能支持宣城的抗金大业。”
李嵩接过奏折,心中五味杂陈——他此次前来,本是为了监视与打压赵玥,却没想到,赵玥不仅能力出众,还深得民心,若朝廷能重用这样的将领,何愁不能击退金军?可他深知秦桧的为人,若将实情告知,不仅不会得到认可,反而会被斥责办事不力。
他只能敷衍道:“郡主放心,本官定会将简报呈给皇上。宣城的抗金之举,朝廷也会酌情考虑。”说罢,便匆匆结束宴席,登上官船,离开了宣城。
官船驶离宣城码头,李嵩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宣城城墙,心中满是复杂。他知道,此次宣城之行,他未能完成秦桧交代的任务,赵玥与宣城的存在,终将成为朝廷议和路上的阻碍,未来,恐怕还会有更多的算计等着赵玥。
而在宣城城内,赵玥站在城楼上,看着李嵩的官船消失在青弋江的尽头,心中清楚,李嵩的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朝廷的猜忌与秦桧的打压,还会继续。但她没有丝毫畏惧——有宣城百姓的支持,有忠诚的将领与士兵,有充足的军备与完善的防御,她有信心守住宣城,继续抗金大业,绝不向朝廷的妥协与金国的威胁低头。
墨走到赵玥身边,低声道:“郡主,李嵩离开前,他的亲信曾试图偷偷带走宣城的地形图,已被暗卫截获。”
赵玥接过地形图,看着上面简单的标注,冷笑一声:“这点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