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骑兵八百、水师五百,皆经过实战检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已与湖州、常州等地结成江南抗金联盟,若和州与宣城达成默契,一旦金军来犯,联盟各州府可迅速出兵支援,形成联动防御,这对和州的防务,亦是有利无害。”
他顿了顿,从怀中掏出一份地图,递至刘光世面前:“这是宣城周边的防务图,标注了金军可能进攻的路线与我们的防御部署。若和州与宣城约定,以青弋江为界,各自负责辖区内的防务,互不干扰;一旦一方遭金军大规模进攻,另一方需在三日内出兵支援,共享军情与粮草,必能形成‘1+1>2’的抗金效果。”
刘光世低头看着地图,只见上面不仅标注了防御部署,还详细分析了金军的作战特点与可能的进攻方向,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心中微动——此前他虽听闻宣城抗金的战绩,却以为多是夸大其词,如今见苏文条理清晰、准备充分,不由得对赵玥刮目相看。
“若按你所言,共享军情与粮草,宣城能提供多少支持?”刘光世抬头问道,语气缓和了几分——和州守军虽为正规军,却因朝廷粮草拨付不足,时常面临补给短缺的问题,这也是他最关心的一点。
“我家防御使承诺,若和州需粮草支援,宣城可每月调拨五百石粮食;若需情报,我们的暗卫网络可覆盖淮河以南地区,及时传递金军动向。”苏文立刻答道,“当然,我们也希望和州能在武器装备上给予支持——宣城工坊虽能打造兵器,却缺乏优质铁矿,若和州能调拨部分铁矿,我们可代为打造武器,双方共享。”
这番“互利互惠”的提议,彻底打动了刘光世。他沉吟片刻,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指向和州与宣城交界的“乌衣镇”:“若金军从西北方向进攻,乌衣镇是必经之路,此处地势平坦,适合骑兵冲锋,我军可在此布防;若金军从东面进攻宣城,我军可从乌衣镇出兵,袭扰金军侧翼。至于粮草与铁矿的互助,我可答应,但需签订书面协议,报朝廷备案,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李山与苏文心中大喜,连忙应道:“此事我们可立刻禀报我家防御使,签订协议之事,绝无问题!”
三日后,赵玥亲自率领卫队前往和州,与刘光世正式签订和宣抗金互助协议。协议明确规定:双方以青弋江为防务分界线,互不干涉对方辖区内的军政事务;共享金军情报,每月互通一次军情;若一方遭金军千人以上规模进攻,另一方需在三日内出兵支援;粮草与武器装备按需互助,战后凭单据结算。
协议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