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312【狮子山下】(2)

到葡萄嫌葡萄酸”

姚文杰生怕老板年轻,看了上头,也是在一旁劝解起来:“都是眼红,早些年梁羽生写龙虎斗京华的时候,新晚报的销量一举突破了一万份,被当时不知道多少家报纸抨击他写的俗套不堪,情节重复,毫无新颖。可任凭他们如何分说,依旧还是大卖,现如今梁羽生成了新派武侠的开创者,也没看谁说他写的武侠俗套。”

“呵呵,姚总编放心,这些我自然知道。”

对于香港多数小报,霍耀文当然清楚他们都是什么尿性,为了销量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毕竟人家就是靠这个赚钱的,再加上言论自由,只要不人身攻击指名道姓,基本上都没什么事。

接下来的几天,抨击霍耀文的报纸越来越多,也有小报曝光了写这篇文章的作者“邱江海”是何人。

原来这邱江海只是个笔名,本名舒港城,五十年代初曾经以短篇雾而一举成名,后又在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太阳西下、白兰花等多本现实主义作品。

以朴实无华的笔调和浓郁鲜明的乡土色彩,描绘了香港底层社会的众生相,展现了繁华都市背后劳动大众的辛酸,他也因此被称为“香港的乡土作家”。

可以说舒港城是个名副其实的旧派文人,出生于20年代,土生土长的香港土著,香港沦陷时,逃难去了内地,在印刷厂做过校对等工作。

也是自那时候起,开始对文学产生了爱好。

回到香港后,他先后任职于洋行或商行、建筑公司、教育机构等,业余从事写作,以不同笔名发表了大量的、散文、新诗等作品,并结集出版。

早年多有抨击梁羽生和金镛等武侠作家的前例,这回他花了两年创作的作品艰苦的路途马上要在七十年代月刊中发表,为了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也是想到了这么一个方法。

当然了,抨击霍耀文写的垃圾,宣传自己的书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文人相轻,他认为自己写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卖的居然都不如一个写俗文的,这心里自然是有怨气。

香港文坛可以说有一个分水岭,50-60年代源自于新文学的影响,这时候的作品文学性较强。武侠、言情这类只是小众作品,哪怕卖的再好,也得不到正统文学作家的认可,因为很多这类书的内容,很多都是以艳文吸引读者。

而到了70-80年代,武侠和言情渐渐大众化,也是自那时候起,梁羽生、金镛、古龙、琼瑶等作家名气的如日中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