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章:发小兄弟、小城传奇、如烟往事(2)

合作方式为之后双方的博弈和分歧及纠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第二个镜头拉到1975年,因为奶奶过早因病仙逝,我离开生活8年的童年乡村和爷爷一起被爸爸接回花河市。那时就和李明同住在“爱民街60号”的裤衩式小院。我家住在右侧的最里头,3家人。他家住在左侧的最里头,4家人,整个院子一共7家人。邻里关系非常融洽,逢年过节甚至平时周末谁家做好吃的都要互送品尝。每年春节初一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给邻居拜年。只有那个年代才能真正体会“远亲不如近邻”的含义。

据我们亲切地称为大娘的李明的妈妈后来笑谈:我刚进城的头三个月每天站在胡同口看大街上车来人往,一副开眼见了世面的模样

爷爷进城之后,因为在乡下养成了扫院子的习惯,因此进城里也闲不住,每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裤衩胡同的左侧和公共部分全部清扫一遍,因为是土道,所以他的身上落了一层的尘土,但他选择回到家里关上门拍掉,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常常把屋里搞得尘土飞扬,气得妈妈直翻白眼并大声嚷嚷

我和李明年龄相仿,他比我长一岁,自然就成了好伙伴。几乎天天混在一起。但我俩不在一个小学,他上的是“反帝小学”,我读的是“育红小学”。后来合并为“第十六中学”,我俩同校但仍不同班。

他还给我介绍了他的同窗好友,与我俩家仅一道之隔“五花大院”的张铁,仨个人不久就变为了铁哥们。这个大院七十年代末严打时曾经出现过一个流氓团伙,以打群架威震一方。有一次把另一著名军队大院的军区副司令员的公子用砖头砸死了。游街示众,被判死刑立即执行3人。其实都是一帮17-18岁的半打小子,一身力气和一腔热血无处发泄,平时跟我们都很熟。

那时我们一起扇pia叽,kei瓦,弹瓶盖弹玻璃球和拔橛子,各种土法上马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谁攒得烟盒和酒瓶盖越多谁就最牛逼。而我因为爸爸是财贸办的科长,后来当上了市百货公司党委书记,所以在这点上我总是占上风,但因为入城晚技术却是最差的,所以输多赢少。

当时我们玩得最野的是三项户外活动,一是夏天去城郊的大江游泳,那个年代的江水风高浪急,每年都要淹死几个淘气的男孩子。所以家长们是严禁我们私自去的。但反抗大人成了我们最大的冒险和快乐。光着屁股在混沌的江水中打水仗和狗刨,简直开心得不得了。

二是冬季在冻冰和积雪的马路上打哧溜滑或表演自行车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