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敏捷而超前,并且忙碌不停。不仅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而且一直坚持辅导和带领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每年都有弟子考上大学一一可谓真正的岁岁桃花开、桃李满天下
我考上大学,张铁却因文科成绩落榜。而且他还面临着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的父母都是李太白故乡四川绵阳人。当年张叔叔也是我的干爹年轻时参军到花河市,干娘随军而来。后来李叔当上了驻军炮兵营长。1981年全家要随他转业回老家。正赶上我暑假回花河,我认为二哥如果跟干爹干娘走,非常可能因为语言、教学、气候甚至饮食等差异第二年复读再次考不上大学。所以我发挥三寸不烂之舌,动心动肺地劝阻并说服两家的二老,让张铁继续留在花河,住在我家我高考后空下的小屋,并把托付给韩老师的文科班,还让我高考子的老对,因为未考上本科也要继续重读的好兄弟曹三一帮一。终于他第二年如愿考上了冰城师范大学中文系。我俩的友谊和事迹更成为这么多年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传诵一时的“不似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和“把兄弟比亲兄弟更亲”的样板。
就在我写本章的2024年五一节假期,我回到花河探望父母期间,还专门去十六中和爱民街60号旧地重游,回忆少年和青葱岁月,并拍了照片和视频即时发给韩老师和张铁一一
韩老师秒回:“唤起回忆,唤醒温情!永不能忘却的你们是青葱岁月、我是青春时光、你们的努力,奋斗、刻苦,镌刻在记忆的深处想起你们老师真的骄傲!”
张铁则调侃道:“找你当年同桌女生一起吃个饭吧[呲牙]”,并马上要给联系,吓得我赶紧谢绝:“相见不如怀念,谢谢二哥!”
主题有点跑偏,还是说大哥李明的事。1984年至1989年,我毕业后回到花河分别在银行和报社期间,李明在商场大厦家电商场经理的职位上干得风生水起,也赚了不少钱。
1990年我因一场政治风波投笔从商远走蓝城,之后每年春节我回去都和他及一帮发小反复地欢聚。这时他已不满足于科级干部的职权,希望还能更上一层楼。从科长升到处长,因为在小城当上处级干部才算仕途成功,有面子有地位。并且开始潜心谋划。
1998年左右他终于等到机会,同属处级单位的市文化用点站原总经理退休,他经过多方运作被任命为总经理,并随后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的国有企业改革大步推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并对所在企业进行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才有了我前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