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四十七章:诗与生存生活,诗人与工作及商业(8)

粘满的松树油脂

不再害怕过敏的漆树

椿树和苹果树天然的香味异常迷人

直到暮色来临,你所看到

各种木柴在火光中燃为灰烬

这漫长的冬季有了故乡的气息

赵琳,95后,甘肃陇南人,基层公务员。有作品在诗刊中国作家星星草堂北京文学飞天等刊物发表。参加星星诗刊第十一届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获第九届“包商银行杯”一等奖、第三届“诗探索春泥诗歌奖”提名奖、第六届野草文学奖等,诗歌入选多种年度选本。

文章来源:中国诗歌网

中国房地产的诗人们:房地产就像一首诗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我们的诗以“关关雎鸠”为源头,经过“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滚滚楚江,一直到了闻一多的“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国的诗海,时而激情,时而平静,其中亘古不变的是诗人澎湃的创意和对时代的责任感。

中国的诗,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信仰是支撑其灵魂的血脉。中国的文化经历过一场灾难,而那以后的中国人就没有了信仰,因为我们突然发现我们一直以来所崇尚的,当做生命去景仰的在一夜之间都成了错误,于是我们不再相信任何人,欲望战胜了英雄主义,世界在激流涌荡的市场经济中迅速颠倒,大多数的中国人不再写诗,不再思考问题,而曾经在八、九十年代张扬着时代精神的朦胧诗人和新生代诗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海子死了,顾城死了,骆一禾也死了,活着的诗人中,舒婷在写散文,食指在养病,芒克在画画,徐彦平而更多的诗人则下海了,李亚伟混迹于出版业、骆英、苏历铭、兰马则在现今炙手可热的地产界大展身手,整个诗界空前的寂寞。

诗人下海是诗界的无奈还是理想主义在新的环境背景下的重新阐释?我们且来看看驰骋在地产界的诗人们的身影,听听他们在这利益的世界里发出的心声,那么究竟是市场淹没了诗还是诗拯救了市场。房地产与诗到底是怎样的辨证关系?也许通过黄怒波、苏历铭、徐彦平、默默、朱凌波、兰马等六位著名诗人驰骋于中国房地产界的经历,我们会明白,其实房地产就像一首诗!

黄怒波:一切都是文化的,也是商业的。

黄怒波,笔名骆英,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美国中坤公司董事长、中国市长协会会长助理、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出版有诗集不要再爱我、拒绝忧郁,2006胡润房地产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