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海上诗派”代表人物。1980年代初中叶到1990年代初叶,曾先后参与发起创办或主持编辑mn、海上、大陆、北回归线、现代汉诗等中国大陆的诗歌民刊。
1992年,获首届现代汉诗奖。
1995年~1998年,任美国布朗大学驻校作家。
1995年~2000年,任倾向文学人文杂志执行主编。
曾出版有多本诗集,创造性地展现了语言本身的精美,拓展了现代诗歌创作的意境空间;
其饱满的、富于激情的天才与广袤、深沉的故土融为一体,为解读现代诗歌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又灿烂的范本。
2018年12月12日,孟俊良于香港去世。
此次在台北还见到另一位诗友(黄)贝岭,我与他1986年在北京初识,不久又于深圳再晤。后他赴美,现旅居台北。一晃己是32年重聚!贝岭曾被诗界调侃为诗歌作品较少但以活动家见长的诗人。当年在帝都相遇时颇有纨绔之风,一头飘逸的长发至今不败,只是略为花白而己。当晚由于高兴我主动请提出请孟浪和他及一位tw女画家吃饭,结果从101大厦开始穿街过巷走了40多分钟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类似苍蝇馆的有炒菜的“红灯笼”餐厅,喝了一瓶红高梁,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情澎拜、贫穷、快乐而自.由的时光
冬季到台北看老友
冬季到台北看老友
他己离开大陆廿年
他曾长期游历美国和香港
最终选择台湾花莲栖居
如今我去看他
要办很多手续
比赴加拿大还复杂
这中间有太多的故事
但己都不重要
我就是去看一位老友
与国家和民族无关
与政治和体制无关
只与友情和诗歌有关
.在台北感受余震正在晃一一俺12号去花莲(地震现场),有的大陆客己吓得打道回府。
经国内朋友引介、在台北与在上海发展的赖兄及他的另一帮老友们欢聚。他还专门邀请了两位高山族女生作陪,让我对所谓的台岛原著民有了认识和理解。今夜无祖也无国
第二天我专门到一家讲述tw原著民真实历史的“凯达格兰”文化馆参观,才知晓在他们眼里任何入侵者和殖民者的包装和篡改的历史都是打着文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