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中国现代诗歌江湖与诗友们的轶事趣闻(三)(1)

一一北京诗群:朦胧诗和知识分子写作的大本营

二个月前写的这篇轶文获得了诗友们的点评和喜爱,特选摘几则自娱自乐一一

“我见过不少书写八十年代中国先锋-地下诗人之文章,你的撰文不仅时空涵盖面广阔,而且都是一手文献;最为重要的是:不偏不倚,详略轻重到位以及字里行间的点晴之笔(让人感同身受,心领神会)一一郁郁,上海“海上”老炮诗人”

“洋洋洒酒,素描散淡中见江湖肝胆情义。图片价值珍贵,配上各有关诗人作品,略微加工后出一本书一一陈寅,诗人、前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社长

“好极了!评人忆旧,多有睿见,妙趣盎然,诗人众生相跃然纸上矣!一一程宝林,旅美诗人、作家”

“诗歌江湖轶事有趣有价值!有股神力迅速给人带回诗意过去一一李占刚,诗人”

“读了你微博上的短文,受益匪浅,如果在场景和细节上更丰盛一些,那就很过瘾!一一詹小林,浙江诗人,原现代诗报主编”

但也引起个别老友的不适和反弹,令我哑然和失笑。反而更促发了我写续篇的意愿。尤其本着“人之将逝,其言也真”的原则。写上篇时我曾做了个特定条件即“仅限于1990年投身商界前就己交往(见面和通信)和倾闻的诗人”,此篇我将放开时间要素一一

北京做为“朦胧诗”的起源地和大本营,北岛、芒克、顾城等主将都“揭竿”于此。但在“第三代诗”浪潮和运动中却主观或客观被忽视略了。尤其是第三代主流的“民间写作口语诗”更视“知识分子写作学院派”为“眼中钉”和“反派”。为此1999年春诗探索编辑部引发一场轰动一时和旷日持久的所谓盘峰论战”。那时的我正投身商战和沉浸于世俗生活,根本无暇关注于此。反而是2023年退休淡出江湖后才开始二度写作并“倒嚼”诗坛旧事,尤其是最近又看到力倡“口语诗”的“下半身”猛男沈浩波与当年“口语诗”主帅于坚关于“盘峰论战”内哄式的炒冷饭文章才比较全面了解了这场诗坛内战。

这也是我在中国现代诗歌江湖的续篇加大对北京诗友的描写和介绍的原由。

关于北京诗群,我在上篇中曾写过“食指”、“北岛”、芒克”、“西川”、“马高明”和“黄贝岭”诸君,本篇我将把尽量把我相识和相知的各位“遗珠”写出来一一

杨炼:现代史诗大家,海外漂泊成仙

我在1987年第三代诗概观一文中对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