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中国现代诗歌江湖与诗友们的轶事趣闻(三)(3)

戴杰的创作与组织活动被视为中国第三代诗人文化实践的代表之一。

黑大春:我在上篇写杨榴红时提到去她家拜访时曾巧遇黑大春,亦是招牌的披肩长发,肤色赭黄而粗糙,大眼铜铃,“波西米亚”风格是也!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圆明园诗社”的创始人和主将。写得一手恣肆汪洋,节奏狂野的“酒诗”,被称为摇滚诗人和“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可惜后来几乎淡出诗坛20年,颇有麦田守望者作者“塞林格”之遗风!我很喜欢他的诗圆明园酒鬼,真情实感,风格奇特,朗诵效果更佳一一提倡“把诗歌带回到声音里去!不像有些同样追随美国“嚎叫派”的诗人,有点装有点演。

雪迪:我与雪迪相见的背景和场景己经有些模糊,记不得是在马高明家还是在黄贝岭的住处抑或是哪位诗友的斗室,略显阴暗的光线中走入一位高挑,白晰而俊朗的男子,颇有十九世纪西方落拓贵族诗人如雪莱和拜伦等的影像和气韵。正如他的诗的意象华丽、细腻而狡黠,语言风格兼具古典意境与现代实验性,既有“中国味儿”又融入异国文化体验。

后移民美国任教布朗大学。最近一次与他互致问候和交流应该是在几年前祭奠马高明的“诗人之友”微信群里

刑天:作品以捕捉城市意象和现代性见长,风格与波德莱尔、艾略特等诗人有相似之处,号称首个提出“打倒北岛”的文学主张,强调诗歌的个性化创作。

曾任某科技有限公司ceo,同时活跃于金融业:

戴杰:是圆明园诗社的创始人之一,1984年7月与黑大春、雪迪等青年诗人在北京创立该诗社,并担任社长。他早期追随诗人黄翔,崇拜超人思想,诗风直白,主张诗歌应介入社会活动。圆明园诗社以圆明园废墟为精神象征,通过露天朗诵、即兴创作等活动推动诗歌多元化表达。

大仙:原名王俊,作家、诗人、著名球评人,圆明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刑天、雪迪、黑大春并称“圆明园四才子”曾供职于北京青年报,2019年12月24日因病去世,享年60。其足球评论如休等英雄迟暮创造了独步一时的“大仙体”,在世纪末的中国足坛以及中国媒体中打下深深烙印。先拿自己开涮北京的金山上两部夜店小说,更奠定了大仙“夜店小说”之父的声名。

阿海:北大诗人和“著名国际出版人”

2007我在香港见诗友孟浪时,他还约了另一位诗友阿海,我与他于1985年在北京相见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