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功,必须确保各国真的把大部分吨位用在战列舰上。”
“这就是条约的精妙之处。”罗耀国解释道,“我们故意把主力舰的定义定得很宽——只要是1万吨以上、装备150毫米以上火炮或能搭载飞机的舰艇都算。这样,各国海军部会认为造大舰更‘划算’。”
罗新华快速思考着:“但如果他们不上当呢?”
罗耀国冷笑一声:“他们一定会上当。因为战列舰代表着''大炮巨舰''的荣耀,没有哪个海军将领能抗拒这种诱惑。”他顿了顿,“特别是这次的世界大战已经证明了巨舰+大炮的优势!‘赫尔戈兰’级!”
“吴尚书,安排人把这份设计图‘泄露’给德国海军部。记住,要让他们以为是偷来的。”
“明白。”吴超越在笔记本上记下。
罗新华仍在思考这个计划的细节:“父亲,如果各国真的全力建造战列舰,15年之后,应该会出现不少4.5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可我们的航母又需要多少年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
“至少15年,也许要20年。”罗耀国肯定地说,“航母的技术门槛比战列舰高得多。飞机起降、甲板调度、舰载机维护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的经验。所以我们还需要建造10艘标准排水量4.5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再加上美利坚帝国、日本国、朝鲜天国、印加天国可以分到的主力舰额度,足够震慑住美利坚合众国和德国几年。”
他走到墙边的海图前,指着太平洋区域:“而等到20年后,当他们的120万吨战列舰全部形成战斗力时,我们的二十个航母战斗群已经可以控制全球所有重要水道。”
罗新北补充道:“而且航母的建造周期比战列舰短。一旦我们掌握了建造和使用航母的整个流程,再建造2.7万吨级的航母,两三年就能服役了。”
罗新华终于露出了笑容:“我明白了。这个条约表面上限制军备,实际上是在引导各国走上一条错误的军备竞赛道路。”
“不仅如此。”罗耀国意味深长地说,“等他们发现战列舰已经过时的时候,很可能已经一脚踏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会议厅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壁炉里的木柴偶尔发出噼啪的响声。所有人都沉浸在罗耀国描绘的未来图景中——太平天国的航母战斗群在全球海域游弋,而那些耗资巨大的战列舰则沦为港口里的摆设。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罗新华打破沉默,“英国人会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