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因为受到地中海方面的“德土联合舰队”的威胁,而不得不起义。9月,敖德萨工人武装夺取军火库,占领俄罗斯在黑海沿岸的最大城市。11月,德国秘密运送的200门克虏伯野战炮抵达里加港,民意党炮兵一夜之间轰垮了保皇党在诺夫哥罗德的防线。
如今,民意党控制着俄罗斯最富庶的中央工业区,掌握着全国六成的钢铁厂和纺织厂。更可怕的是——他们得到了德国的公开的支持!
在俄国内战的问题上,德意志帝国已经和太平天国达成了默契:德意志帝国支持民意党,而太平天国支持尼古拉二世——这样大家都有后台,谁都不用担心没有武器弹药打内战!
这内战.自然就可以打很久了!
因此,德国不仅提供军火,还派教官训练民意党的“赤卫军”。在德式战术的加持下,这支由工人和农民组成的军队,竟然打得保皇党正规军节节败退。
与民意党的风生水起相比,保皇党简直是一盘散沙:沙皇尼古拉二世躲在摩尔曼斯克的冰天雪地里,连圣旨都传不出去。高加索的哥萨克首领们各自为战,有的甚至和民意党秘密谈判。连西伯利亚总督府都对这位年轻的沙皇阳奉阴违
而最致命的是,保皇党军队普遍弥漫着悲观情绪:
“沙皇是不是随时准备坐船逃往英国?”
“听说宫廷侍从已经在伦敦购置宅邸了”
“娜塔莉亚女大公会不会在尼古拉二世死后成为俄罗斯的女皇?西伯利亚大公会不会成为俄罗斯未来的沙皇.”
这种猜疑像瘟疫一样蔓延,导致前线部队成建制投降。
摩尔曼斯克,12月下旬。
风雪肆虐的北冰洋沿岸,东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大公国的“白令海”号装甲巡洋舰缓缓驶入摩尔曼斯克港。甲板上,娜塔莉亚女大公裹紧貂皮斗篷,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她身旁站着罗新北——西伯利亚大公,东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大公国的继承人,沙皇政府的海军大臣。
码头上,一队衣衫单薄的俄军士兵列队迎接,他们的制服破旧,却仍竭力挺直腰板。远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御用马车缓缓驶来,车帘掀开,露出一张苍白而稚嫩的脸——年仅二十岁的尼古拉二世,眼神中混杂着惶恐与倔强。
当晚,摩尔曼斯克的临时皇宫内,壁炉的火光映照着在场每一个人的脸。
“陛下,”罗新北单刀直入,“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