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4月25日下午4时15分,北海的暴雨终于倾盆而下。
英国本土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站在“亨利五世国王”号的舰桥上,雨水顺着舷窗玻璃疯狂流淌,模糊了视线。能见度已经降至不足2000米,望远镜里只能看到灰黑色的雨幕和偶尔翻涌的白色浪尖。
“马登的舰队位置?”杰利科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低沉。
参谋长查特菲尔德少将抹了把脸上的水珠:“最后报告方位东北,距离约15海里。但暴雨干扰了无线电,现在联系不上。”
杰利科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海图桌。按照计划,马登的诱敌舰队应该正在向西北撤退,而德国公海舰队则在后方追击。但现在暴雨彻底打乱了部署——双方的主力舰队很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遇。
“命令各舰保持战斗队形。”杰利科下令,“瞭望哨加倍警戒,随时准备接敌。”
几乎在同一时刻,德国公海舰队旗舰“俾斯麦”号的舰桥上,莱茵哈特舍尔上将也正盯着暴雨中模糊的海平线。
“英国舰队一定就在附近。”舍尔努力保持着声音的平静,“命令各舰主炮装填穿甲弹,随时准备开火。”
参谋冯特罗塔少将欲言又止。在这种能见度下,战列舰的火控系统几乎成了摆设——光学测距仪被雨水模糊,船用雷达还在加紧测试,尚未投入使用。一旦接敌,很可能演变成一场混乱的近战。
但舍尔已经下定了决心:“全舰队航速降至12节,保持静默。让驱逐舰前出侦察。”
下午4时47分,英国驱逐舰“猎犬”号的瞭望哨突然吹响了刺耳的警报。
“敌舰!右舷30度,距离约6000米!”
舰长阿尔弗雷德菲利普斯中校猛地举起望远镜——雨幕中,五个巨大的黑影正缓缓浮现。那是德国“毛奇”级战列舰特有的轮廓,巨大的安装了410毫米口径舰炮的炮塔,隐约之中,依旧杀气腾腾。
“发信号!发现敌主力舰队!”菲利普斯厉声吼道,“全速撤退!”
但为时已晚。德国驱逐舰z-21“威廉海德坎普”号已经发现了“猎犬”号,舰艏的150毫米主炮喷吐出火舌。炮弹在“猎犬”号舷侧炸起巨大的水柱,冲击波震碎了舰桥玻璃。
“猎犬”号的求救信号刚刚发出,海平线上突然亮起一片刺目的闪光——五艘“毛奇”级战列舰的410毫米主炮同时开火,炮弹撕裂雨幕的尖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