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章 :动荡奥斯曼,暴躁巴尔干(5)

的希望肯定不会只放在西班牙的身上。最主要的还是一点,那就是英国人并不愿意看到俄国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范围,更不愿意看到俄国人掌控君士坦丁堡和海峡。

在奥匈帝国的外交大使联系西班牙政府之后,内阁又紧急召开了会议,并且邀请卡洛参加。

对于这段历史,卡洛也是有所耳闻的。最终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还是爆发了一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作第十次俄土战争。

历史上的第十次俄土战争以俄国的胜利为结局,但战果却被英奥俄三国共同瓜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战争让奥匈帝国获得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也变相的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非常著名,那就是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杀。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的一座城市,而皇储斐迪南被刺杀的原因,则源自于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关于波黑两个省份之间的冲突。

奥匈帝国方面希望西班牙履行盟约,在外交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奥匈帝国有足够的底气反对俄国对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强行干涉。

卡洛熟知这段历史的发展,自然也明白奥匈帝国是没有参与这场战争的。只是在外交层面支持奥匈帝国,对西班牙来说是没有任何损失的。

虽然这会得罪俄国,但俄国在欧洲的最东边,西班牙在欧洲的最西边,两国之间也没有任何利益瓜葛,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更何况沙俄帝国的寿命也不长了。奥斯曼帝国是一个腐朽的古老帝国,沙俄帝国又何尝不是呢?

并不彻底的改革给沙俄续了一口气,但这口气能维持多长的时间,卡洛心中是十分清楚的。

别看欧洲五大传统列强表面数据十分夸张,实际真正强大的国家就只有三个,那就是英法德。

英法德在工业和经济方面均碾压俄奥两国,也是目前世界前三的强大列强。

俄国打赢了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但最终却不得不向奥匈帝国以及英国退让,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俄国的衰弱和英国的强大。

要是巴尔干半岛的争端只有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参与的话,俄国甚至有信心在打赢奥斯曼帝国之后和奥匈帝国开战,完全掌控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但可惜,奥匈帝国背后站着德国,奥斯曼帝国背后又站着英国。俄国想要完全掌控巴尔干半岛极其困难,正如同现在的西班牙想要掌控直布罗陀一样。

经过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