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2章 我怎么就全责了?(3)

没用沈翊自己解释,秦枫就道:

“小唐,视频里有刑罚者部分手臂和胸部的特征。

通通过这部分特征,画出肩部,这对刑侦素描师来说,应该不算太难的操作。

沈翊能做到,太正常了。”

大家看着kiko复原的影像,和沈翊复原的画像,再对比郑远桥的影像,看了又看,慢慢都皱起眉头。

“不好说啊!”

“确实不好说!”

“从图像上也看不出,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啊!”

“确实看不太出来!”

怎么说呢?!

郑远桥脖子以下的部分,和刑罚者的影像,的确有些像。

但也不能肯定的说,他就是刑罚者。

因为影像里刑罚者的身材比例,相对都比较普通。

而郑远桥,本也就是普通身材。

像倒确实像!

但要达到刑侦学上,“匹配”的概念,就差了一点。

而且!

镜面很窄,刑罚者一步就闪了过去。

体现不出明显的步态特征。

这就很难办了!

“不过,真要说的话,其实也可以进行鉴定。”

沈庭之前看破案群里,技巧浮窗的时候,就发现有一项技巧,名为“人体计测”!

这是一项渊源悠久的刑侦技巧。

在19世纪末,由法国人类学家阿尔芳斯贝第荣提出。

通过测量11个人体部位的数据,比如头长、手长、臂展等,建立个体身体数据档案,以此识别犯罪人员。

在指纹、dna等新技术普及之前,是重要的罪犯匹配手段,而且广泛用于监狱档案管理。

但由于精准度较差,人体计测,被后来的指纹、掌纹、声纹等更加精细、更加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所取代。

而近些年来,随着指纹、dna等刑侦技术的传播,很多罪犯行凶时,都会作出规避。

人类学家则发现,一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其躯体各部位的数值特征,是相关联的。

关键是和指纹一样,具备特异性。

而且,更难遮掩。

比如,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步态分析,就属于人体计测,动态测量方向的分支。

罪犯可以通过戴手套,轻松避免指纹的残留。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