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滁、楚、舒、和、庐、寿、宣、歙、池、常、润、泗,这是杨行密现在的地盘。
数量上不亚于朱温。
但——“扬州富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及经秦彦、毕师铎、孙儒、杨行密兵火之馀,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
——“是时扬州空虚,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宰者剔骨如猪羊。”
——“淮南被燹六年,武夫横行,士民转徙几尽。”
所谓富庶还剩几口元气,不清楚。
其次,吴人厌倦了。
吴人喜欢起义吗?当然了。从宣宗开始,江淮就是起义热情最高涨的地区。到了乾符年一见天下开始乱,更是——“江淮群盗炽起。”陆续被巢军、秦彦、张雄、孙儒、安景思嚯嚯了十年,累了,被吃怕了,也爱好和平了。觉得,可能还是李家像个人。现在吴地百姓大多不愿参军。安心当个被压榨的泥腿子吧,真不想当两脚羊。
最重要的是,老杨稳健。他深记创业不易,不喜欢冒险。三分天下固然美哉,但朝廷不是风雨飘摇的汉室,今上也非曹贼的玩具。而且内部乱七八糟太多,论团结连朱温都不如。
不信?
看看后世的老杨平定了多少次叛乱吧。
看看董昌称帝时的人心变化吧。
昌将称帝,集百官议之。
节度副使黄碣曰:“唐室虽微,天人未厌。我宁死为忠臣,不生为叛!”遂被灭族。
复问会稽令吴镣,对曰:“乃欲假天子以取灭亡邪?”亦族之。
又问山阴令张逊,对曰:“若称帝,人必不从,为天下笑!”又杀之。
文劝不动,钱鏐等人又发起兵谏。
李氏在江淮、两浙,还勉强有那么点民心、威望。
“不如暗输兵粮以助贼,明攻两浙全吴越之地。届时无论西征鄂、湖、江西还是南下闽、岭,都好说。全江南之地,则大势可成。圣人来讨,就给他一个淝水之败。”衙将张周巽说道。
杨行密直接嘲讽道:“还南下!让你打个钱鏐,半年拿不下,哪来的脸?等你拿下钱鏐那条老狗厮,圣人该到汴州了。”
张周巽脸一红,闭口不言。
“相公,仆以为该讨逆。”一直没说话的心腹判官周隐说话了,笃定道:“朱贼其势虽然犹炽,但病入膏肓,譬如将死之人,搞不好哪天就让人杀了。不如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