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帝不悦。
对自己这种愿意遵守规矩的皇帝,面对体制,想谋点私利,还是太难了。
罢罢,就现状吧。
圣帝不想给这破房子煽风点火,弄出一堆楚王齐王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只是一想想,朝廷这么忌惮,生怕搞出内乱,也足以说明后宫也是无情的。犯了她们的利益,只怕同样能心生怨毒杀害。自己固然虚伪,淑妃这些女人又何尝不虚伪。
不过也没法,人在江湖飘,政治,就是不断的碰壁,妥协,互相口蜜腹剑。
以后就在商言商,秉政唯政吧,不讲感情。
“所议事,尽快筹备。”圣帝坐了起来,沉声道:“一连串的内外革新,关系到将来的圣唐面貌,朝野格局,勿令失望。”
“臣等敢不慎与!”众人直身应道。
“圣帝,河东使者已入关,不日抵京。”韦说提醒道:“还需早做准备。”
“我记得。”圣帝点点头。
来的人是李妙微、李存勖、郭崇韬领衔。
显然,负责实谈的应该是郭崇韬,小姨子和二舅子的作用是打感情牌。毕竟圣帝对这俩印象好,恩遇甚殊,大家都知道。
且看李克用能开出什么条件吧。
众人离开后,圣帝盘坐在莲花座上,望着二子。
“有何感想?”
德王答道:“貌易实难,臣连地名地理都弄不清。改制后大臣会不会认真执行,能执行到什么地步,也需长期关注。再就是用人,旁见涉及用人多是大臣推荐。君王不必了解每个臣子,但得熟悉够格坐在这的。如果对他们也不熟,容易坏事,被骗。”
“不仅如此。”圣帝轻轻点头:“为政第一术,洞察你身边的每个人,上到宰相妻妾,下到马夫。其次,不要携带个人情绪与人相处。喜欢张三,就爱屋及乌喜欢听他的。讨厌李四,就看见就烦,句话不想听,这是错的。情绪和感情会扭曲你的判断力。”
“作为君王,你可以信任所有人:你更应该关心的是大臣言行的结果,而不是他们言行的动机。”
“臣谨记。”德王点头。
“还有,以后听政认真些。”圣帝不满道:“说了前头忘了后头,看到后头忘了前头,紫宸殿上朝会,往往一会功夫,群臣就是十几件事报完了。记不住,难道你还问,某人,你刚说什么来着?你是谁?”
北齐后主,大臣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