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道:“卿如今依旧知起居注,所书可尽记太子之事?”
褚遂良自贞观十年任起居郎,专门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以来,已经六年有余。
他的官职也从起居郎,升任御史中丞,到如今的谏议大夫,升了好几级。
然而,即便是他如今已经是谏议大夫,但是却依旧检校起居郎,皇帝的一言一行,依旧是他在记录。
听到皇帝这么问,褚遂良心里莫名的一紧,随即拱手道:“这是自然,太子所言所行,臣等都如实记录。”
起居郎虽然是只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但皇帝言谈,经常会涉及到朝中重臣,更别说是太子了。
更别说朝中还有左史和右史。
左史记言,右史记行。
朝堂之上群臣的言行,也全部都在记载当中。
当然,太子仅仅是太子,他虽然是储君,但是很多事情,他都会涉及到皇帝,自然也是要被记载的。
“另外,太子在东宫诸事,也有太子中舍人记录太子言行诸事。”褚遂良小心的拱手。
太子中舍人,掌东宫文记,行令书,表启,记录之事。
“很好,朕命你现在就去将东宫的太子言行录,还有朕的起居注当中,所有关于太子言行的记录摘抄出来,最后一并送到朕这里来。”李世民目光紧紧的盯着褚遂良。
褚遂良心里彻底的沉了下去,但他还是认真的拱手道:“臣领旨。”
门下省,政事堂。
房玄龄,高士廉,岑文本三人先后脚步匆匆的赶到了门下省,而在政事堂。内,长孙无忌,刘洎和褚遂良三人已经在座。
如今的政事堂有五位宰相,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岑文本和刘洎。
正常情况下,褚遂良是没有资格进入政事堂的,但谁让今日情况特殊啊。
听完褚遂良所说,房玄龄一拍额头,无奈的说道:“又开始了!”
“不管是又开始了,还是怎样,这件事情终究要给陛下一个答复。”长孙无忌坐在中央主位上,看向褚遂良,说道:“登善,你说说吧,此事你打算怎么办?”
“司空。”褚遂良站了起来,对着诸相拱手道:“陛下虽然言说,是想看东宫的太子言行录,还有起居注当中关于太子的记录,但实际上陛下想看的,是国史。”
或者更准确的讲,是国史当中关于大唐监国,武德,玄武门,还有贞观至今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