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盖苏文在高句丽过来横行霸道,国臣不满,这是进取之机。
大唐要伐高句丽了。
群臣都能听清楚这里面的潜台词。
或者更直接的说,之前两三年内隐隐约约的传言,在这一刻彻底的摆放在群臣的面前。
皇帝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无忌,你如何说?”
长孙无忌拱手,认真说道:“陛下,臣以为连城县公所言有理,高句丽,大唐属国也,高句丽王高武,历来恭顺,贺表上贡不绝,为大唐番属表率。
如今其为贼子所弑,其弟子高藏在其国内,亦如同傀儡一般,盖苏文暴虐国内,臣请陛下发兵,解救高句丽百姓于倒悬。”
“房相!”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房玄龄的身上。
朝臣之中,房玄龄对于东征高句丽一直持谨慎之意,李世民现在想要听听他的意见。
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盖苏文既弑其君,那么其后为防大唐介入,必然加强在辽东军力,从而威胁营州,为解营州之危,臣请陛下增兵营州。”
房玄龄虽然赞同大唐边境增兵,但是对于大唐直接攻入高句丽,心中依旧有所疑虑。
李世民看向后方,问道:“安德郡公,你如何说?”
中书令杨师道站出,持笏拱手道:“陛下,高句丽国内纷乱,大唐为君主上国,理所应当理清是非,还高句丽晴朗天地,然而陛下,出兵之事,臣觉得还是应当慎重,当年杨广三征高句丽,动兵数百万,最后却败得一塌糊涂,乃至于天下动荡,甚至国破人亡,如今,还需要慎重啊!”
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是前隋观王杨雄的幼子,娶了高祖皇帝之女桂阳公主。
如今虽然一步步的升为中书令,但他弘农杨氏的出身依旧醒目。
如今他提出杨广两个字,当年的一战的惨烈,顿时便充斥在众人的脑海当中。
此刻的大殿之上,不少人都是前隋的旧臣。
对于当年那场导致前隋灭亡的战事,如今人们想起来,依旧忍不住心有余悸。
皇帝平静的点点头,目光看向侧畔,问道:“太子,你如何说?”
今日,申国公高士廉因病请休,所以皇帝在几位宰相之后,直接询问李承乾。
李承乾面色肃穆的拱手:“父皇,大唐乃是高句丽宗主之国,高句丽权臣犯国,几乎有取代之象,大唐若是不管,天下诸番如何看待大唐,所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