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刘洎会被冤杀,房玄龄会被诬告谋反(第一更)(2)

太原王家的女儿怎么可能做他的晋王妃。

一旦成了,皇帝在前线也会感到不安的。

“所以太原王家的女儿成了殿下的太子良媛。”马周看了李承乾一眼,说道:“杨相此番跟随殿下一起返回长安,陛下怕也是类似的做法。”

中书令,吏部尚书杨师道。

李治娶了杨家的外孙女,杨家和李治的关系明显开始走近。

然而当皇帝让李承乾返回长安的时候,他将房玄龄留在了洛阳,却让杨师道返回长安。

这里面制衡的的味道太明显了。

李治去了太原,用李承乾的外家太原王氏来制衡他。

李承乾回了长安,用晋王妃的叔公杨师道来制衡他。

这就是皇帝的平衡手段。

清晰,复杂。

“不止如此。”李承乾身体靠在马车内的软榻上,轻声说道:“太原王氏,弘农杨氏,还有京兆韦氏,其实也在制衡之中,加上孤和稚奴,相互制衡相互合作,足够保证长安和太原稳定。”

“殿下居于长安,稳定西北和西南;晋王居于太原,稳定并州和草原。”稍微停顿,马周说道:“再加上洛阳,足够在陛下东征的时候压制天下了。”

长安,太原,洛阳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加上天下府兵多在这三个地方。

足够保证皇帝在东征时的天下稳定了。

再加上李承乾和李治在制衡天下的同时,又同时彼此制衡,皇帝的后路足够稳定。

现在,李承乾算是彻底的明白了。

皇帝真正要的,就是他在东征的时候,没有任何隐患,不会有人行杨玄感之事。

不管是李承乾这个太子,还是李治这个晋王,他们都别想在皇帝东征弄什么幺蛾子。

“父皇的手段高明啊!”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看样子,孤要学的还有很多。”

“是!”马周看微微低头,稍微悬起的心也放了下来。

皇帝要东征,朝中最害怕无非两点。

要么是太子镇压不住局面,局势不稳。

要么就是太子不愿意局势太稳。

从马周和李承乾这段时间的接触来看,太子并没有那些令人担心的危险想法。

“长安和太原好说,洛阳不对啊,父皇何以现在以稚奴的岳父任洛州司马?”李承乾有些不解的向马周。

李承乾之所以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